我的中医自学历程

分类:中医知识    时间:2016/7/3 21:43:00    人气(3829)    评论(0)    作者:天浩

   我在自学中医的整个过程中应该算是比较坑爹的了,走过很多弯路,至今2年半,也算是基本有点效果,虽然不能和学院出身的相比,不过小病小问题的也能解决一些了;可惜就是至今没有老中医肯收我,不过我也断了拿执照走行医这条路了。

   我先说背景,我本身是学生物的,纯理科生,典型的有知识没文化的文盲一类,现在的工作是医疗器械,搞抗体的科技青年,在这个行业时间长了,医院的事情多少都明白点,对于西医也多少都懂一些;好了这个是背景(有点西医的背景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这个后面再说);
至于为什么会学中医,简单的说就是生病住院被西医坑了,几乎归天;不过也没有如传说中的那样,被一神秘老中医所救,事实上呢是西医坑了我后又被中医坑了~~(直到我自学中医一年以后才深刻明白为神马我会每年处暑前后定期上呼吸道感染一次,每次都搞的很痛苦,直到我自学中医2年后才基本解决了这个持续10年的诅咒)

我于是开始了自学中医的道路。


第一阶段:入门和术语关
   我的入门实在很幸运,偶然看电驴下游戏的时候发现徐文兵和梁冬的国学堂,没错哦,就是《黄帝内经》,主讲人是厚朴中医学堂的掌柜:徐文兵,外加文艺范二男青年梁冬一枚;徐文兵所讲的内容正好适合中医初学者,基本都是很浅显却又极有厚度的中医基础知识;我所幸运的是听了这套MP3,更幸运的没有和很多初学者一样自此痴迷《黄帝内经》;

在自己兴趣正浓的时候,毅然咬牙切齿的买了一套教材,就是《中医基础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方剂学》和《中药学》,实际上还有《温病学》《伤寒论》和《中医针灸学》等等,以我当时的水平,这些实在无力。

   在这插一下嘴,发现很多人都很鄙视这套教材,实际上排除出版社和版本、作者群的问题,这套书才是真正适合无基础的中医自学者使用的!!因为这书就是编排出来给医学院的学生用的,难道大一的医学员学生和学生物的理科生之间有很大差别么?个人觉得明显木有~~~

   里面的内容几乎涵盖了中医的方方面面,好的版本会把很多医案和医论列进去,甚至是历朝历代的解释和对立观点,虽然说东西多不见得是好事,但是我觉得这是个人读书的能力高低了;

   同样这套教材也会把一些西医的概念列出来做个对比,正好这个也是最被初学者诟病的;对于西医与中医之争我暂且不讨论,但是我想聪明人是不会在这个问题上纠结太久的。

   实际上还有一点很重要,这书是白话文的!!是用普通话给你用书面语讲解哦,而不是用山东腔的文言文给你解释六经辩证!这点对于只有高中文言文水平的理科生来说,简直就是救星啊!!话说几乎到一定水平的中医爱好者都会吊古文,非常坑爹兼讨厌啊,虽然后面理解了这种无奈的做法,但是仍旧很讨厌啊~~~~~~

   好了,回头接着说,有了这套书以后,中医的理论基础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在不到第三阶段,不要考虑临床水平这种问题~),这种提高的标志是你看懂论坛上那些神人说的是什么了!!

   对于阴阳虚实寒热表里脏腑经络等等能吧啦吧啦说上几个小时的时候,那么真心恭喜你!!你已经通过了中医最难的一关:术语关。

   如果你还依然对中医保持旺盛的热情和求知欲,那么你就可以进入第二阶段了;如果你厌倦了,那么你可以保留这些知识,足够你炫耀到你想再次加入中医初学者行列。


第二阶段:提高阶段
   从这里开始,你就要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了,难度开始几何级增加,真正的中医面纱会逐步揭开,也许你会失望,也许你会更加充满信心,一切看你自己了。
   我大概也许半年后大概也许过了术语关,于是开始了惊心动魄的学习过程,首先自然就是鼎鼎大名的《伤寒论》,这本书一直会贯穿你以后整个学习过程,更加值得你终生学习!!这个绝对没有一点点夸张,但是为什么不建议在入门阶段就读《伤寒论》呢,因为你压根就看不懂,也许能看懂一点点吧,但是还不如完全看不懂呢,知道X教怎么来的么,就是这么来的~~

   在看书的问题上,很多初学者又开始纠结了,到底看原版呢还是看注解版,毋庸置疑,看注解版的,道理很简单,原版你看得懂么?你以为那些能够通篇背诵伤寒论和黄帝内经的货会看病吗,不过能够辩证准确能看病的中医对于伤寒论和黄帝内经几乎都会背~~~好吧这话说出来很矛盾,但是矛盾吗?真的矛盾吗?好好想想吧,骚年们~~

   这里推荐几个视频和录音,其实我很多学习资料都是视频和MP3,这个东西好处在于可以强迫你学习,比如上班途中,开会途中~~~不过不建议上课途中听~~;我首先推荐的是JT叔叔的《伤寒论慢慢讲》,自然他的中医基础也可以听,然后是倪海厦的《人纪》课程,最后就是郝万山的《伤寒论课程》,如果还有能力,黄成义的《伤寒论》也可以听;以上4人有3人是台湾人,看看台湾人对中医的理解和讲解和中医药大学教授有何不同,这个就是我对伤寒论这本书的学习过程,也几乎不用你刻意去选择什么教材,不用管桂林本和成注本有什么不同,你只需要去网上下载一本《伤寒论大全》就可以了,当然,学有余力的时候,刘渡舟,胡希恕讲解的伤寒论也可以看看。

   在这个阶段,毫不夸张的讲,伤寒论占用了我一半的精力,此外一半的精力开始的时候我放在了中医历史的研究上,这也许是理科生学中医的特点,但是我很明确的告诉所有初学者:中医历史必须熟悉,任应秋的《中医各家学说讲稿》请一定要看上10遍以上,这个对你日后会不会陷入某些中医大坑有很大帮助。

   等你对中医脉络心中清楚以后,可以开始临床中医的准备活动了,就是系统的去学针灸理论了,虽然说针灸和方剂不是一条道上的,但是学好针灸对你整个中医的学习非常有帮助,并且针灸学好了,你就会明白扎针,艾灸,刮痧,按摩,拔罐等等一系列的东西,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开始尝试解决临床问题了;
   当然,我不建议真的去扎针哦,扎针这事是需要天赋啊,必须心狠手辣啊,而且此事需要极高的心理素质和能力,学针灸越深入就越考验个人能力;我暂时木有这个素质,所以我也就是只是揉揉穴位什么的,但是学了绝对不吃亏,也必须要学~~

   针灸的学习资料非常多,倪海厦和黄成义都有视频,中里巴人也有书,了不得自己买本经络穴位的图谱就成了,常年拿自己做实验,多听多练多想也就能有个小成了。
   在这个阶段,实际上是开阔眼界长学问的阶段,基本还是延续第一阶段那几本教材,不过不应该满足于教材了,这个时候真正的可以看古文了,如果你一直在提高古文的水平的话,基本汉朝的文言文能看懂一些了,明清的只要写的比较通俗的,也都能看懂了,我会在下面列举我看过的古书,有些看了不止一次,有些几乎就是随便看看,对于有收藏癖的初学者,我也会建议你们收藏几套丛书,没事看看也不错。

   中医基础类:《步入中医之门.道少斋中医讲稿》《程士德中医基础学讲稿》、秦伯未《中医入门》《医学入门》《医学三字经》《医学心悟》《印会河中医学基础讲稿》
中医诊断类:《秘授古脉法抄本》《濒湖脉学一学就通》《伤寒论》脉法研究、辨舌指南(曹炳章)、《脉经》《脉学名着十二种》《脉学心悟》《文魁脉学》《周楣声脉学》

中医辨证类:《中医证候规范》,这个要熟读《中医内科学》,不过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数年如一日的学习,很是头大啊。
   中医方剂:《方剂心得十讲》《中医十大类方》《医方集解》《王绵之方剂学讲稿》
中药类:这个基本也就都在看教材看视频了,本想看看《本草纲目》的,但是被某台湾人蛊惑,一直对这书有点抗拒,现在顺从的看《神农本草经》呢。
   下面介绍几套丛书:《明清名医大全》《历代中医珍本集成》《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从书》《中国历代中医大全》《中医药学高级丛书》《古今名医临证金鉴》;

   对于想系统了解中医的发展历史的同学,可以看看一些阶段性的中医著作,《小品方》《肘后备急方》《千金方》等等,说那么多,好累啊~~~~

   不知道有人发现没有,中医的号称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我唯独没有看《黄帝内经》、《难经》;实际上几乎所有的中医书都要提这2本书的内容,所以我就一直偷懒呢,话说混到现在,这2本书的内容我也几乎算是过了一次了。


第三阶段:临床阶段
   这个阶段目前我也木有达到呢,并且不想去拿执照了,拜师的心思也淡很多了,所以就准备晃荡着这么学习下去了,目前我主攻的方向是感冒,以六经辩证为主,温病为辅,现在看起来也卓有成效了。

   对于能耐心看到这里的同学,你绝对可以学中医并且有所成就了!哈哈,坚持吧,骚年!!总之学中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定要努力啊,名师神马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心要清明。
   写得好累,还有很多东西没有表述出来,慢慢来吧,我觉得我在中医的道路上走得很孤独,前面的人,我追不上,后面的人又老不上来;有时候前路漫漫,后退则更迷茫;文艺范二的男青年有一句话一直激励着我:为人子女者,不知医是为不孝;为人父母者,不知医是为不慈。

   想了想,还是补充一些初学中医的陷阱吧,也许会说得很偏很欠扁,请各位前辈一定坚决斧正!!


坑一:中医与西医之争
   实际这个话题够凶险的,我极有可能被粉和黑们联手围攻,至死方休;
从历史上讲,民国时期的中西医汇通学派的出现就意味着抢地盘已经开始了,那个时候的中医受各种学派内斗的影响导致已经积怨已久的各种弊病集体爆发,加上外部环境的恶化,于是整个民族从阴虚直接脾肾阳虚掉了;

   而那个时候正大踏步起步的西医直接就冲到面前了,中医完败;那个时候的局面和现在类似,只不过吊了个个;我在想,我要是生在那个时代,铁定也是纯黑中医的热血青年~~~唉~~~
西医一路凯旋至今,没有任何悬念;

   那么斗胆说下最近这几年的中医与西医之争,实际上应该是从国学堂被中央台停掉开始的,一直是粉们对抗黑们,极少有理智性的争论,现在基本发展成为谩骂和打群架,极度无聊;
   之前不是提过我自己有那么一小点点的西医常识么,这个东西帮了我很多,至少我能够对照2种医学来判断好坏,不是说过么,我们理科生就只认结果。。。

   所以这第一个坑,初学者千万不要踩!


坑二:中医科学不科学?
   这个事情扯不清楚,尤其跟坚决黑的技术宅,医学本身只有一个目的:治病;基于这个目的,任何医学只要有相同的结果,地位都是一样的,这个是理科生的思维,不知道文科生的思维是什么,谁来讲下这个饶舌的问题,呵呵

   而中医到底能不能治病,这个问题自己试试就知道了,前提是要懂,要是不懂的话,拿小柴胡冲剂都能坑死人。我可不想见到那种因为被中医坑了就易帜当黑的,那真是杯具啊,想我被外面的中医坑了多少次啊,现在还奋不顾身呢~


坑三:伤寒和温病之争
   这问题我建议初学者搁置,坚决不要参合,否则会死得很难看,然后被黑们当典型;我可以负责的说,伤寒和温病都是中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坚决不要再内耗了,拜托~~

   所以,我的建议是:不管某些人骂温病如何凶,《温病条辨》你必须看,有时候银翘散比桂枝汤更能治病~~~


坑四:中医和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的神秘关系
   这个说不好铁定被黑掉!
   接触中医时间长了,你就发现中医有很多好玩的东西,山、医、命、相、卜,易经八卦,祝由,五运六气等等;这些东西研究多了,就会变成JT叔叔所说的“教主”,“信中医吧,信中医能得永生啊~~~”实际上呢,信中医被坑钱的大有人在,被坑掉小命的更多,鲁迅说中医是有意无意的骗子,我相当赞成;同样这句话也适合西医,为什么这么说就不在这讨论了;医学就这样,我想这个很好理解吧。

   所以这个坑也不要踩,至少短期内不要去接触,虽然思想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话说你自己都不能理解《道德经》这东西,你凭什么叫你读《道德经》呢?黄成义说过一个有点刺耳的故事:有人生病治不好,屡次服药未果,中医大夫拿出一本《心经》和一本《金刚经》,告诉病人说:你这病是前世造孽太多,今世看来你只有多读经书来消除罪孽了~~~对于这个我不做评价了,无论你是赞成还是反对,先为病人设身处地想一想吧。我不否认有些东西的效果是非凡的,谁不是竭尽所有力气去帮助别人?但是我还是觉得中医的某些东西在自己没有消化完全之前还是不要散布的好,学JT叔叔说的,你就把这种东西当成小众医学吧,让这些东西“不足为外人道也”吧~~


坑五:中医就一定比西医有效吗?
   诚实的说,未必!
   西医就一定是丧心病狂吗?诚实的说:未必!
我见过真正能担上“大医精诚”这四个字的恰巧是个西医大夫;不知道是不是我运气的问题(希望是)我在生活中没有见过任何一个中医能够够的上上面这四个字;眼红西医乱来,中医就一定要学着乱来么?

   常年混论坛,里面各种各样的骗子层出不穷,防不胜防啊,所以也是因为这些原因,我绝了拿执照行医这个想法~~(实际上民间中医想拿执照是几乎不可能的~~~)


坑六:理论和现实是一致的吗?
   好吧,我范二了,这个就不解释了,学几年中医你就明白我想说什么了,哈哈

其实坑多得数不清啊,在医学这个道路上,只有看谁走得更远看得更高了;为何学医之人不为良医则为良相,这是有道理的;好吧,我学中医以后真的聪明很多了,哈哈!

发表评论:
古医门 Copyright© 2008-2021 记录学习中医的点滴,欢迎分享传阅 E-mail:tanjiaoxian@qq.com Top
建议分辨率为1024×768以上(宽屏最佳)IE9.0以上的浏览器浏览本站 Powered by 教县 粤ICP备080215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