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入门必读,写给初学中医的朋友们

分类:中医知识    时间:2016/7/3 21:43:00    人气(3203)    评论(0)    作者:教县

中医之难,难于等青天

很多中医爱好者,和中医初学者,都有着同样的一个困惑:我想学中医,想学好中医,但却不知道该怎样学。结合自己体会及各位中医前辈(尤其是中医名老之路中,各位名老中医)的经验,特将学习中医的各个阶段总结如下:

学习中医,基本可分成四个阶段:

一、蒙学阶段

启蒙阶段是学习中医的基础也是不可缺少的重点。

在古代,中医初学者主要学习四小经典:

《医学三字经》

《濒湖脉学》

《药性赋》

《汤头歌诀》

 

不管懂还是不懂,主要以熟读背诵为主。目标是能熟练背诵。而现代中医入门主要以中医药大学的教材体系为主: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诊断学》

《中药学》

《方剂学》

《中医内科学》

 

这五门核心课程。另外加《中医妇儿学》、《中医儿科学》以及《中医外科学》

中医院校学生,主要是以此入门,打基础。

但是对于自学者,无论内容,还是方式,都比较困难。不能照搬。因为在缺少老师指点的情况下,要系统学习上述几门课程,存在几个的问题:

1. 内容枯燥,难以入目。

课堂的讲解可以是很丰富的,加入很多趣味的东西;而且教师是活的,可以根据学生的状况,随时进行调整。这与整天面对一本死沉沉的教科书是皆然不同的;另外教科书的体系尤其是中医基础理论部分,把中医的体系分散打碎,更本没有把“天人合一”和“整体观念”这两个重要的观念贯穿其中,上来就是阴阳五行概念,让初学者难以入门,更难形成对中医一个完整的认识。

2. 没有重点。

一本中医基础理论,绝不是每一个章节都是同等重要的。同是脏象学说,绝不是五脏的位置在任何状态下都是同等重要的。同是脾脏的生理功能,绝不是对临证起到相同的指导意义的。所有的这些不同,这些轻重,是需要老师指点的。

3 .易生误解。

中医理论,非常崇尚“理解”与“领悟”。而所有的理解和领悟,都需要有一个认识的平台,即对概念和关系的基本认识。自学者由于缺少前辈指导,很容易在起点上走偏,从而产生对整个中医学的偏激认识。
为了最大程度的避免上述种种问题,建议自学中医者在启蒙阶段,采取以下的学习方法:

 

多读中医前辈的传记,以及他们关于学习方法的论述性文章。他们走过的路,看起来笨拙的很,实际上常常是中医入门的最佳捷径。多向前辈学习他们的学习方法,帮助将会是非常大的。这里强烈推荐一本书:《名老中医之路》第一辑。把这本书熟读过三遍,不但是学习方法方面可以豁然开朗,在此过程中就可以学习到这些老先生很多宝贵的学习体会,临证心得。

利用好丰富的网络资源。现今信息的时代,已经把学校的大门很大程度上打开了。任何一个人,在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比较轻松的得到机会,向各中医院校的名师学习,收看他们讲课的视频教程,而且全部免费。这样的学习,虽比不得在教室的环境里,聆听面对面的传授更有感觉,但比起死读书本,总要强的多了。

教材的选择要兼顾权威性和趣味性两项原则。学习,自然是离不开教材和参考书。教材方面,还是主张正规的全日制教材。权威性是最好的。至于版本,个人比较倾向于七版教材。除针灸学外,七版教材的整体水平是很高的。如果希望精炼一些,五版教材也是不错的选择。趣味性的参考书,是自学必不可少的调味剂。可以让学习多些乐趣,少些乏味。

 

个人推荐看比较好的中医科普书:

罗大伦:《古代的中医:七大名医传奇》《神医这样看病》《这才是中医》 《漫画中医 基础篇/体质篇/中药篇》《阴阳一调百病消》;

任之堂主人余浩:《万病从根治》、《十站旅行带你进入中医殿堂》《一个传统中医的成长历程 》《任之堂跟诊日记》

徐文兵:《字里藏医》《黄帝内经家用说明书》《四季养生》

 

这一类的书深入浅出,正统又不玄虚。虽然在整个理论构架上,与正规学院也没多大的差异,可作为一个课外的趣味延伸。另外,刘力红的《思考中医》一书,更加侧重对中医理论的阐释发挥,有不少独到的见解。中医的学生推荐看,有余力的中医爱好者朋友可以选读。

最后,就是要强调循序渐进的步骤。一名中医在校生,学习这几门课的时间是三年;古代中医学徒学完更加精简的四小经典,也需要至少一年的时间。所以,大家在自学的启蒙阶段,一定要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和进度。太紧或太松都会为将来的半途而废埋下伏笔。

 

二、高级进阶 四部经典学习阶段

经过前期的蒙学阶段,有了对中医学的初步认识,就可以进一步深入学习中医的四部经典著作了。也就是《内经》,《伤寒》,《金匮》,《温病》。学习这些经典是必要的也是一个中医高手必修的。学习中医到最后要想提高,都必须重温经典,只有根基深才能枝叶茂盛。从古至今,每一位中医大家都是从经典中学出来的,这是学习中医的必然规律。另外,再此要说明人文科学跟自然科学不同,而中医属自然学科部分但又带有浓重的人文内容。

“不幸”的是,医学更多的是一门“人学”,医生研究的,是人,而不是物。这就决定了医学的性质本身,更趋近于人文学科。经典的价值,也就不言而喻了。
又有一些人认为,既然经典是最好的,后人永远无法超越经典,达到古人的境界,还有什么必要学习现代的中医教材,妄走些弯路呢?
这又是另外一个问题:我们要想与古人交流,向他们学习,至少需要一个条件,就是我们得知道古人在说什么。作为现代人,每天生活在西化的环境里,生活方式、思维模式全部都是严重西化的。这样的状态,让我们与古人之见产生了距离。虽然写着同样的文字,说着同样的语言,却无法相互理解了。中医教材的价值,就在于用现代人可以理解的语言,来试着表达古人的思想。也就是说,现代的中医教材,就是在为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语言上的桥梁。让我们可以比较容易的,与古人的思想发生共鸣。
那么经典的学习,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经典是相当的难。难就难在先是需要教室钻进去,理解古人想要表达的所谓“本意”,接着表达出来给学生。
那么对于自学学生来理解经典,难度自然就更大了。
对于经典的学习,给以下几个建议:
1. 明确方向;
首先明确自己的方向,知道面前的路是通向哪里的。经典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对中医理论的认识理解,以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学习经典没必要像老学究养逐字逐句的钻研,当然如能那样是最好的了;学习经典更重要的是学习经典中的道与理。学习了经典中的大道,生活临床多思考加以应用实践,也许不经意的一段条文能让你豁然开朗。明确目标方向,学习的动力也足。
2 .从浅到深的学习。
自学者,学习文言文有困难者,不妨先从白话文入手。虽然也会遇到译文质量不好,影响理解的时候,但毕竟也是经过专家认可,质量相对还是不错的。谁又能保证自己的理解全都符合“古意”?真的全部符合“古意”就是评判价值的惟一标准吗?推荐北京中医药大学王洪图著的《内经白话解》《内经讲稿》等书。了解了内经的基本框架后,接下来以熟读为先,最好能背诵一些经典条文最好,可以参照背诵《内经知要》。

3 .遇到问题,多参考注家。
阅读古文,在理解上无论如何都会遇到问题。这时候,多参考几位注家的注解,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历代医家中,很多是花了毕生精力来钻研经典的。他们对经典的理解认识,常常可以为我们打开一片新的天空,开阔我们的思维,形成新的认识。学经典而不读注解,是不可能完全理解古人的。对经典的注家常以千记,其中非常著名的也有几十家。这里不便一一介绍。相信在经典学习的过程中,哪怕就是在前面讲到的白话文的学习过程中,都可以了解到很多的注家,和他们的著作。自学者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相应的选择来读。
以上把中医入门的前两个环节大致的介绍了一下。
下面的两个阶段,即

临床摸索阶段

临证与经典相参阶段

后两个阶段需要大量的时间以及临床实践积累,功夫在临床,修行在实践之中,学习中医的爱好者们共勉。。。。

本文由二羊精心编辑整理

发表评论:
古医门 Copyright© 2008-2021 记录学习中医的点滴,欢迎分享传阅 E-mail:tanjiaoxian@qq.com Top
建议分辨率为1024×768以上(宽屏最佳)IE9.0以上的浏览器浏览本站 Powered by 教县 粤ICP备080215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