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医学美文 时间:2018/7/13 15:09:54 人气(2099) 评论(0) 作者:教县
文:刘耿铖
QQ:6378657
这是一篇旧文,修改一下,以飧读者。
感冒是常见病,但是,你对感冒的了解恐怕并不多,或者不全面不深入。其实,感冒只是外感病的一种,我们了解感冒的治法,就会清楚一切外感病的治法,意义非常大。
感冒,作为常见病,有关的论述就太多了。众说纷纭,有对有错。如果不仔细厘清,相信很多人都似通不通。
感冒,作为一种常见病,按照西医的说法,主要是指上呼吸道感染。一般而言,算不算大毛病。
但是中医的“感冒”,并非如此简单。中医的感冒,就是感冒风寒的意思,也就是遭受了外来邪气的影响和入侵,然后身体正气奋起抗邪,进而体现出的一系列症状。
但感受外来邪气的入侵,这个邪气是什么?中医的概念里无非是风寒暑湿燥火等六淫邪气,外邪感人,呈现出来的疾病,未必都表现在上呼吸道。如果表现在上呼吸道,当然就是感冒了,但如果没有表现在上呼吸道,而是表现在肺,那可能就是西医讲的肺炎了,如果表现在胃,那可能就是西医讲的胃炎了,表现在肾,可能就是西医讲的肾炎了,总之,表现在哪里,就是哪里的疾病。
为什么外邪感人,会表现出不同的疾病呢?因为外邪入侵,体内正气趋表,奋起抗邪,内部正气必虚,如果这时感染了某种病毒病菌、或者原先就携带某种病毒病菌,在此正气虚衰,抵抗力不足的时候,必然会快速繁殖和发展,进而形成疾病。所以,同样一个外邪入侵,表现的疾病并不一定。
也就是说,我们虽然是被外来的风寒暑湿燥火所伤,但并不一定表现为感冒,而是可能表现为各种疾病,包括肝炎、肺炎、肾炎等等各种急性发作的疾病。所以,我们一定不要掉以轻心。
外邪感人,发病之初,基本都属于表证。也就是说,不管你得的是普通感冒还是严重流感,还是什么肝炎肺炎肾炎等等,其初期都是表证。也就是说,所有这些疾病,在最初的表现,都和普通感冒是一样的,都是表证的表现。
所以,这就比较麻烦。因为很多人外感初期,都很乐观和盲目地判断自己是感冒,没什么大不了的,挺一挺就过去了。但是,很多人得的并非普通感冒,而可能是非常严重的疾病。这么一挺,一拖,疾病进一步发展,就严重了。
经常有患者说,最初是感冒了,但是没有及时治疗,拖了几天,结果拖成了肺炎或者肾炎等等,或者说感冒发烧,烧了几天,结果烧成了肺炎。其实这个说法并不严格。如果你当初感受的是感冒病毒,再发烧,也不可能烧成肾炎,感冒病毒并不会因为你发烧而变异成肾炎病毒。其实是当初感受的就是肾炎病毒,只不过肾炎这种基本的最初阶段,和普通感冒的症状表现,是完全一样的。其他外感疾病,包括肝炎胃炎阑尾炎心肌炎等等,都是一样的。
所以,当你感觉自己发生了类似感冒的症状之后,千万不要自以为是地认定是感冒而不积极治疗,否则就会吃大亏。
下面详细讨论感冒的治法,实际上是讨论表证的治法,只是大家对表证这个概念很陌生,所以我们就用感冒来代表表证。
就一般的说法,感冒,分为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当然,也还有其他分法。
所谓风热感冒,是指风热之邪袭表,首先犯肺,伤人津液,表现为咳嗽,吐黄痰,发热,但不恶寒。这种情况必须以辛凉的中药,清上发表。
所谓风寒感冒,是风寒邪气伤人体表,即所谓的太阳病。张仲景《伤寒论》说:“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所以,太阳病的特点,就是这三条。
其实,关于风寒感冒,又分为两种,一种叫中风,一种叫伤寒。
所谓中风,特点除了上面说的三条之外,还有脉浮缓,恶风,发热,汗出等特点。也就是说,凡是符合这七条的,就是中风。中风用中药治疗的话,就是用桂枝汤。
所谓伤寒,《伤寒论》是这样定义的: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符合这个定义的,我们就可以说他是伤寒。伤寒用中药来治疗的话,就是用所谓的麻黄汤。
伤寒和中风,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区别,就是是否出汗。
是否出汗,看来是非常简单和无关紧要的事情,其实不然。这不仅仅是区分伤寒和中风的重要依据,还是决定该用桂枝汤还是该用麻黄汤的最重要的依据。
简单地说,出汗的,就是中风,要用桂枝汤;无汗的,就是伤寒,要用麻黄汤。这两者之间泾渭分明,不能混淆,混淆了就出大麻烦了。
俗话说,人没有按书本生病的。虽然理论上可以做出上面的分类,但是实际上,感冒的类型要复杂的多。下面简单罗列一些:
风寒感冒——太阳伤寒——麻黄汤证:
症状:怕冷、发热、头痛、身疼、鼻流清涕、咳嗽、吐痰,不出汗,脉浮紧。
分析: 怕冷是外感病的典型症状,发热是太阳病的典型症状。不出汗是中风的典型症状。
方剂:麻黄汤——麻黄30克 桂枝20克 炙甘草10克 杏仁20克
服法: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风寒感冒——太阳病化热入里——俗称“寒包火”感冒——大青龙汤证:
症状:怕冷、发热甚、不汗出而烦躁、头痛身疼,脉浮紧。
分析:太阳伤寒失治,化热入里,故烦,表证未去,故怕冷,不汗出,故脉浮紧。
方剂:大青龙汤——麻黄(60克) 桂枝(20克) 甘草(20克,炙)杏仁(20克) 生姜(30克) 大枣(10枚) 生石膏(30克)
服法: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粉之。一服汗者,停后服。
风寒感冒——太阳病外寒里饮——小青龙汤证:
症状:怕冷,咳吐白色稀薄痰,干呕,气喘。
分析:外寒引动内饮。
方剂:小青龙汤——麻黄 白芍 干姜 甘草(炙) 桂枝(各30克) 细辛(5-10克) 五味子(20克) 半夏(30克)
服法: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风寒感冒——少阴中风——桂枝加附子汤证:
症状: 怕冷、头痛、鼻流清涕、咳嗽、吐痰,出汗,脉浮细弱。
分析:阳虚体质而患风寒外感,正气不足以驱邪,因而不发热。出汗,故从桂枝法,阳虚,故加附子。
方剂:桂枝加附子汤——桂枝(30克) 芍药(30克) 甘草(20克,炙) 生姜(30克) 大枣(10枚,擘) 附子(20克,炮)
服法: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将息如前法。
风寒感冒——少阴伤寒——麻黄附子甘草汤证:
症状: 怕冷、头痛、鼻流清涕、咳嗽、吐痰,不出汗,脉浮细弱。
分析:阳虚而患风寒外感,正气不足以驱邪,故不发热,不出汗,故从麻黄法,阳虚,故加附子。
方剂: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20克) 甘草(20克 ,炙) 附子(20克 ,炮)
服法: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将息如前法。
风寒感冒——少阴伤寒兼里饮——麻黄附子细辛汤证:
症状: 怕冷、发热,头痛、鼻流清涕、咳嗽、吐痰,不出汗,脉沉。
分析:阳虚而有内饮,复感外寒,故怕冷而发热,内寒里饮,阳气不能发越,故脉沉,不出汗,故从麻黄法。
方剂: 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20克 ) 细辛(5-10克 ) 附子(20克 ,炮)
服法: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将息如前法。
风寒感冒——少阳中风——小柴胡汤证:
症状:怕冷、发热,口渴,口苦,口干,胸闷,嗓子疼,耳朵痛,偏头痛,胸胁痛,眼睛红肿。
分析:风寒外感失治、误治,邪入少阳;或少阳外感。肝胆经郁结不通者易患此证。
方剂:小柴胡汤——柴胡(80克) 黄芩(30克) 人参(30克) 半夏(30克) 甘草(30克,炙) 生姜(30克) 大枣(10枚)
服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其实,伤寒论中此方剂量较大,对于较为严重的少阳中风,的确效如桴鼓,笔者屡用屡验。但是平时普通感冒而现此证者,可以酌情减少剂量,效果亦佳。很多患者感冒,初期多为太阳病、少阴病,后期则往往出现本证,此时用本方奇效。亦可用中成药——小柴胡冲剂(颗粒),效果也非常好。
风寒感冒——太阳少阳同病——柴胡桂枝汤证:
症状:怕冷、发热、咳嗽、咽痛、偏头痛、牙疼、耳朵疼或耳鸣耳聋、中耳炎、三叉神经疼、胁痛、胸闷等等。
分析:太阳病未解,传入少阳,或太阳少阳同感,因而发为此病。
方剂:柴胡桂枝汤——桂枝(20克) 黄芩(20克) 人参(20克) 甘草(10克,炙) 半夏(20克) 芍药(20克) 大枣(6枚) 生姜(20克) 柴胡(40克)
服法: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风寒感冒——厥阴中风——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症状:怕冷、发热,咳嗽,咽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疼、胸痛、胸闷、眼睛肿痛、大便溏泄等等。
分析:太阳病未解,传入厥阴,或太阳厥阴同感,因而发为此病。
方剂: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80克)桂枝(30克)干姜(20克)栝蒌根(40克) 黄芩(30克)牡蛎(20克)甘草(20克)
服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风寒感冒——胃肠感冒——太阴中风——桂枝人参汤证:
症状:怕冷,流鼻涕,咳嗽,腹痛,拉肚子,腹胀,胃口差等。
分析:脾胃阳虚,而外感风寒,正气趋表抗邪,内部空虚,因而脾阳虚症状凸显。
方剂:桂枝人参汤——桂枝(40) 甘草(40,炙) 白术(30) 人参(30) 干姜(30)
服法: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内桂,更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风寒感冒——胃肠感冒——小儿食积外感——平胃散证:
症状:腹胀纳差,口臭苔厚腻,大便黏腻,怕冷,咳嗽,鼻流清涕。
分析:胃肠素弱,饮食不节,正气内敛,卫外失司,因而感冒;胃肠素弱,外感之后,复进肥甘厚腻,以致食积。治法以消食化积为主,使内无隐患,则正气得以外出驱邪,外邪得散。
方剂:平胃散——苍术30克 厚朴20克 陈皮20克 炙甘草10克
服法:煎汤温服,日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