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在肺用麻黄,湿在脾用茯苓,湿在肾用附子,流传1800年,亘古不变

分类:微信精华    时间:2024/8/17 11:08:03    人气(68)    评论(0)    作者:教县

01

湿气在肺用麻黄




上焦有湿寒,多储存在肺里,肺是储痰之器,湿太多形成水饮就变成了痰,影响肺的宣发。


表现:咳嗽,白痰多,遇寒加重,胸闷气短,心慌胸闷,痰湿久会出现肺部结节。


推荐方:麻黄、干姜、五味子、芍药、半夏、甘草


方中麻黄为君,发汗散寒以解表邪,且麻黄又能宜发肺气而平喘咳,干姜为臣,温肺化饮,兼助麻黄解表袪邪。然而素有痰饮,脾肺本虚,若纯用辛温发散,恐耗气血,芍药与半夏,二药与辛散之品相配,一散一收,既可增强止咳平喘之功,又可制约诸痰,和胃降逆,亦为佐药。炙甘草兼为佐使之药,既可益气和中,又能调和辛散酸收之收,开中有合,使风寒解,水饮去,宣降复,则诸症自平。


02

湿在脾用茯苓



脾主运化,受湿气侵扰运化失常,生成痰,所以脾为生痰之源。


表现:食欲不振,肚胀,腹泻,身上沉重粘腻,爱出油,甚至水肿。


推荐方:茯苓、桂枝、白术、甘草。


方中重用茯苓为君,健脾利水,祛湿化饮。桂枝为臣,温化阳气,平冲降逆。白术为佐,与茯苓相互为须,健脾祛湿黄金组合,为治痰之源。炙甘草既平和桂枝的辛,又可以合白术的健脾之功。


03

湿在肾用附子





肾能控制身体整体的水湿,是为生痰之根。如果肾阳不足,无法正常的蒸腾水湿,就会造成下焦湿气重的情况。


表现:肾阳不足,会导致小便增多,且清稀,畏寒怕冷,下肢水肿严重,乏力。


推荐方:附子、茯苓、生姜、白术、芍药


本方以附子为君药,利用其辛甘性热,来温肾助阳,以化气行水。臣以茯苓利水渗湿,使水邪从小便去;白术健脾燥湿。佐以生姜之温散,既助附子温阳散寒,也助茯苓宣散水湿。白芍亦为佐药,柔肝缓急,防止附子燥热伤阴于久服缓治。


温馨提示:中医讲究一人一方,辩证论治,应根据每个人的病情、体质来决定方剂的剂量,有需要可以说说



发表评论:
古医门 Copyright© 2008-2021 记录学习中医的点滴,欢迎分享传阅 E-mail:tanjiaoxian@qq.com Top
建议分辨率为1024×768以上(宽屏最佳)IE9.0以上的浏览器浏览本站 Powered by 教县 粤ICP备080215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