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县 2017/11/29 10:14:53
    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贵人的相助。生命中的贵人,不一定是最好的朋友,也不一定是朝夕相处的家人。而是有正能量有眼光有智慧的人。

    他也许只给你一个全新的讯息,也许只是一个善意的指引,就可能改写了你人生的轨迹。 天地虽大,不润无根之草,佛法虽宽,不度无缘之人。任何的机会都是从相信开始的,德行天下才能厚德载物。
  • 罗大伦 2017/11/28 17:18:16
    小儿咳嗽:
    1、外寒阶段:用烤橘子;
    2、外寒里热阶段:用盐蒸橙子;
    3、里热阶段:鲜竹沥口服液配合中药;
    4、回到外寒阶段:烤橘子或者花椒炖梨;
    5、正气不足阶段:怀山药水。
  • 罗大伦 2017/11/28 16:05:22
    如果孩子大便干燥严重怎么办呢?就需要在煮山药水的同时,把6克的杏仁放入一起煮,杏仁有通肺气利便的作用,在药店就买得到。孩子不爱喝的话,放点糖也可以。但是记住,喝一两天的时间就可以了。
  • 教县 2017/11/28 15:46:37
    上焦为心、肺,中焦为脾、胃、肝、胆,下焦为肾、膀胱
  • 罗大伦 2017/11/28 15:05:19
    脾阴虚:
    配方:山药、莲子肉、薏苡仁各9克,麦冬、沙参、生地各6克,冰糖一块

    脾阳虚:
    配方:太子参、白术、炒白扁豆、芡实各3克,茯苓、山药、莲子肉、薏苡仁各9克。
  • 教县 2017/11/27 14:40:36
    味:辛则散,苦则降,甘则缓。气:寒则凝,温则行。三品:上品则和缓,下品则骏猛。
  • 中医普及学堂 2017/11/27 10:12:41
    有一句传说叫腹痛用芍药。热加川楝寒茴香啊,就说你腹中那种热痛啊,拉黄尿的川连子、芍药,如果你腹中冷痛拉清白尿的,就用小茴香、芍药。
  • 中医普及学堂 2017/11/27 10:06:29
    人一老,很多疾病就来了,特别是在不知道怎样养生的情况下,疾病更多。
  • 中医普及学堂 2017/11/27 10:06:25
    缺血,气不够可导致很多疾病,手脚冰凉,蹲着站起来后头晕目眩,唇白,乏力,癌症放化疗后血细胞升不上去,这时,用五红汤,红豆(入心),红枣(脾之果,俗话讲每日三枣,容颜不老),红杞子(入肝肾),红花生(入肺),红糖(入血分)各一把,根据自己的口味调放红糖,服用一段时间后,气色红润,红细胞也升上去了。
  • 中医普及学堂 2017/11/27 10:03:49
    妇女到更年期的时候,有些会感觉骨头里都在发热,就像滚开水一样,热气从骨里一浪一浪蒸出来,失眠,烦躁,脾气大,这时用地骨皮,知母20~30克水煎服后,骨蒸潮热感当天晚上就能够慢慢缓解。

    因为地骨皮可补骨头里的水分,知母味甘而性寒质润,苦寒能清热泻火除烦,甘寒质润能生津润燥止渴,入肾经能滋肾阴,泻肾火,治疗阴虚火旺导致的骨蒸潮热。
  • 罗大伦 2017/11/25 10:03:53
    不要认为孩子有薄白舌苔,就是受寒了
    在外感第一阶段,家长还要注意,千万不要认为孩子有薄白舌苔,就是受寒了,不是这样的。人正常的舌头是淡红舌、薄白苔。舌苔白色是正常的,只不过它出现了厚腻的情况就出问题了。
    当孩子刚刚外感初起时,舌苔没有变化那么快,大家千万不要通过舌相来判断,要靠鼻涕、打喷嚏,是不是身体发冷这些来判断。当外感化热的时候,舌相才会变化很明显。
  • 教县 2017/11/23 17:56:48
    鲜山药善滋润,干山药善止泻,炒山药善健脾
  • 中医普及学堂 2017/11/23 17:00:49
    我们再看脾虚久泻用什么?用山药加白术,瘦人用白术,胖人用苍术。
    如果是小孩子腹泻,直接用山药炒之给他吃。
    如果是小孩子长不壮,也是山药、大枣、莲子这些。圆鼓鼓能量很饱满的食品。
    所以小孩健胃消食我们消积的同时加些山药进去它可以补脾。
  • 中医普及学堂 2017/11/23 16:59:41
    我们人生啊,你会发现反正到最后面后悔啊。你都会后悔太晚读养生之道。太晚学中医啦。所以这一条后悔不要犯。
  • 中医普及学堂 2017/11/23 16:52:32
    你去发现老人尿频!我们知道有几味药尿频的王牌药--金樱子、芡实、牛大力、巴戟天、枸杞子、莲子这些都是尿频的王牌药!
    如果你在加进山药去,效果更加理想。所以尿频你用山药加里面的任何三两味药下去,它都管用,尤其是中老年人尿频。
古医门 Copyright© 2008-2021 记录学习中医的点滴,欢迎分享传阅 E-mail:tanjiaoxian@qq.com Top
建议分辨率为1024×768以上(宽屏最佳)IE9.0以上的浏览器浏览本站 Powered by 教县 粤ICP备080215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