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浩 2018/7/9 22:21:38
    关于“实脾”
    许多医家认为“实脾”就是补脾,肝病实脾即补益脾胃,使“脾土不受邪”。实际上“实脾”是调补脾脏之意,并不是单纯的“补”,而是“调”与“补”的有机结合。“补”是指在脾虚的情况下,采用“甘味”之药健脾补中,加强脾胃生化气血功能,既防病邪入侵,又可资生肝血,使肝有所藏;“调”是指用调和之法,以防脾土壅滞,从而维持脾正常的运化功能,同时改善肝的病理状态。临床上常补之以人参、白术、黄芪、炙甘草、蜂蜜、饴糖等;调之以陈皮、佛手、木香、青皮、焦三仙等。临床上对于肝病的治疗应辨别虚实,然虽当异治,固脾则一。这种“实脾法”有利于防止疾病的传变、蔓延,以保护未病之脏腑。
  • 张庆军 2018/7/6 11:48:10
    有的人经常疲倦
    1如果肝脏有问题,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
    2如果胃有问题,用小建中汤。
    3如果生殖系统有问题,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4如果合并怕冷,用真武汤。
  • 天浩 2018/7/3 22:42:24
    狭隘的心灵是装不下快乐的源泉的。我们必须学会接纳,接纳比我们高的人。我们必须学会宽容,宽容比我们低的人。
  • 张庆军 2018/6/29 16:56:32
    阴虚总结。阴虚共同特征是五心烦热,盗汗潮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
    1心慌失眠为主的,心阴虚,用天王补心丹。
    2干咳无痰为主的,肺阴虚。用百合固金汤。
    3饥不欲食,胃皖嘈杂的,胃阴虚,用益胃汤。
    4两目干涩为主的,肝阴虚,用一贯煎。
    5腰酸腿软为主的,肾阴虚,用六味地黄丸。
  • 天浩 2018/6/26 10:30:44
    孙起元经验。
    1舌苔薄白为太阳。 2舌尖及舌边质红舌中苔薄白为少阳。
    3舌苔黄厚而燥为阳明。
    4舌黑润为少阴。
    5舌焦紫起刺,舌青滑,舌蜷为厥阴。
    6舌灰或白而湿润胃太阴。
    7阴虚掌心热。阳虚手背寒。
    8肌表颜额头比手掌热是实热。手掌比肌表颜额头热是虚热,因为虚热攻四肢。
    9肾寒口中淡而无味,肾热口中有咸味。
  • 中医普及学堂 2018/6/26 10:30:41
    要感恩疾病,它让我们知道生命健康的可贵,要跟恩疾病,它让我们懂得如何跟身体如何和谐相处。
  • 天浩 2018/6/21 14:04:33
    薯蓣丸,气血阴阳都补点,还要辩别体质症状才能用。如气血虚为主,用人参归脾丸,阳虚为主,用右归丸或挂附地黄丸,阴虚为主,用左归丸。
  • 倪海厦 2018/6/21 11:51:41
    小建中汤呢,这里有个特征你如果是桂枝跟芍药是等量,就是桂枝汤,但是如果芍药加一倍,是桂枝的一倍就变成小建中汤
  • 天浩 2018/6/21 11:24:48
    当然我们也说,张仲景啊,他的补药已经是非常伟大了,你说有干血痨的体质,我们用大黄蟅虫丸;有这个风气聚结的体质,我们用薯蓣丸;营卫不通的体质我们有小建中、黄芪建中;要攻入三阴的,我们有这个肾气丸哦;自律神经失调的,我们有桂枝龙骨牡蛎汤等等。
  • 天浩 2018/6/20 11:00:16
    多梦一症,汤药的经验源于朱良春,祛梦方:法半夏10 夏枯草10 珍珠母30,前面二者,一阴一阳,临床上在辩证中配合使用都有一定疗效(注:若以法半夏治失眠,则需用30-60g方有显效,剂量过小,效果就大打折扣。)
  • 罗大伦 2018/6/19 15:52:06
    中医有一个常识,就是在滋补的时候,先要除掉身体内的湿气,湿气不除,会影响滋补的效果
  • 选择中医__董洪涛 2018/6/17 22:55:06
    失眠的根本病机是阳不入阴。有一种失眠因素体阴精不足而阳气易浮,更因思虑过度,或劳倦惊恐,导致阴阳不交,神不安定。此种失眠不能单用重镇安神之品,而当补精敛阳。可用二至丸。女贞子禀天地至阴之气,冬至采之,味全气厚;旱莲草夏至采之,茎叶健壮,汁黑液足,二药合丸,最治肝旺肾虚所致的失眠。
  • 选择中医__董洪涛 2018/6/17 22:54:56
    所谓失眠,即是阳不入阴,干扰神明。因此,凡能引阳入阴的药物,都可治疗失眠。比如,半夏伍夏枯草可治失眠。凡物皆生于春,长于夏,惟夏枯草至夏而枯。因其性禀性纯阴,得春天少阳之气即勃然兴发,一交盛夏,阴气将尽,即成熟枯槁,是能于火中得金气而敛,故能治失眠;半夏,午月而收,亦能引阳入阴。
  • 选择中医__董洪涛 2018/6/11 9:29:02
    在奥地利某日一对当地夫妇请我们吃晚饭,饭前这位夫人突然打嗝。我说,可试试此法:双手背互相上下搓。其试了数秒钟而打嗝即消失,叹为不可思议。某日在奥地利一男孩来诊,流鼻血不止,狼狈异常。即用细绳绑住中指根,移时血止。其妈妈惊叹中医太神奇,如同变魔术一样——这样的窍门实在人人都当知道。
  • 选择中医__董洪涛 2018/6/8 18:33:01
    小儿属木,木旺则克土,小儿肝气偏旺,脾胃易弱。因此,小儿养生要重视敛肝。酸入肝,酸可敛肝。建议每天早晨喝些生姜红糖水,以温升脾阳,健运中焦;晚上睡前可喝酸梅汤,其方:乌梅、生山楂、陈皮各15克,加水大火煎15分钟后温服,有利于敛肝。肝气偏旺的孩子多见鼻梁处发青,服上方一段时间有良效。
古医门 Copyright© 2008-2021 记录学习中医的点滴,欢迎分享传阅 E-mail:tanjiaoxian@qq.com Top
建议分辨率为1024×768以上(宽屏最佳)IE9.0以上的浏览器浏览本站 Powered by 教县 粤ICP备080215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