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不除,百病不消!张仲景的7个祛湿良方,祛五脏之湿,散六腑之邪,把湿气从头到脚排出去!

分类:中医干货    时间:2024/10/18 16:19:55    人气(29)    评论(0)    作者:教县

点击蓝字 关注张老

张博士聊脾胃

万恶源于湿,湿重万病生!


湿气,中医上叫湿邪,从始至终都不是一个善茬,尤其是对于脾胃病来讲,很多不适的症状(腹胀、大便不成型、爱出油、喉咙异物感)都是“湿气过重”引起的。


对于五脏六腑来讲,湿气积在哪里,哪里就会出问题,并且部位不同,症状也有很大差异,如果长时间不除湿,可能还会引起高血压 、肺部、心脑血管疾病



针对不同脏腑的湿邪该怎么处理呢?《伤寒论》中早有记载,今天给大家总结一下:


1、湿气在脾 用 白术茯苓厚朴汤


当湿气困脾的时候,运化失常,人就容易困乏,食欲不佳,如果是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会造成胸闷气短的症状。这时候可以用《伤寒论》中的“白术茯苓厚朴汤”加减


底方组方:白术、茯苓、厚朴



此方不仅有健脾益气的功效,还有燥湿化痰,利水消肿的功效, 化中焦湿气的同时,也能使得下焦湿气排出。


2、湿气在胃 用 理中汤


胃部湿气过重,影响最明显的部位就是口气,可能会出现口臭、口苦,腹痛、消化不良的症状。这时候可用《伤寒论》中的理中汤加减


底方组方:人参、白术、炙甘草、干姜(或黑干姜)



此方有温中健脾,散寒除湿的功效,可清胃中湿邪,如果有腹痛的情况可加木香;蜷卧沉重、小便不利的情况可加附子;呕吐严重可去白术,加半夏、姜汁等。


3、湿气在肺 用 小青龙


湿气积聚在肺部的时候会导致,湿气化痰形成痰湿导致咳嗽、喉咙异物感严重,严重可能会出现呼吸急促的症状。这时候可用《伤寒论》中的“小青龙汤”加减


底方组方:麻黄、芍药、细辛、炙甘草、干姜、桂枝、五味子、半夏



小青龙汤有解表散寒,止咳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化肺中痰湿,但阴虚干咳无痰或痰热证者不建议用。


4、湿气在关节 用 甘草附子


湿气在关节处会引发风湿关节痛,造成活动不便,这时候可以用《伤寒论》中的“甘草附子汤”加减


底方组方:炙甘草、炮附子、白术、桂枝



甘草附子汤不仅能祛湿止痛、温阳散寒,还能健脾强肾,舒筋活络。多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因风寒湿邪引起的各种痹症。


5、湿气在肾 用 五苓散


湿气积聚于肾的时候,会造成肾的固摄能力下降,导致双下肢浮肿,腹胀胃寒、小便淋漓不尽的情况,这时候可以用《伤寒论》中的“五苓散”加减


底方组方:茯苓、泽泻、猪苓、肉桂、白术



此方以温肾通阳为核心,再加以利水渗湿的茯苓、猪苓、白术等药材,代谢困于肾的水湿。


6、湿气在血 用 防己黄芪汤


当时渗入血脉的时候,会随着血液在全身流通,会造成全身困乏、酸痛等情况,这时候可以用《金匮要略》中的“防己黄芪汤”加减


底方组方:防己、白术、甘草、黄芪



此方具有很好的益气固表、利水消肿、健脾益胃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风水或风湿证,表现为身体浮肿、关节疼痛、肌肉疼痛等症状。


7、湿气在表 用 麻黄加术汤


湿气过重渗出皮肤的时候,会导致皮肤出油严重、出现湿疹、长痘痘的情况。这时候可可以用《伤寒论》中“麻黄加术汤”加减


底方组方:麻黄、桂枝、杏仁、白术、甘草



麻黄加术汤因为发汗解表、散寒除湿的功效显著,所以多用来治疗外感寒湿、恶寒发热、身体烦疼、无汗不渴、饮食无味等症


结语:

湿气病机变化快,在不同部位导致病症不同,解决方案也有所差异,用药前一定要辨明病机,这样才能对症下药。中医讲究“一人一方”,“无症不开方”,所以文中提到的方子均为底方,实际用的时候还是需要临证加减得,所以不建议直接使用。



有问题可以详细和我讲一讲,我来帮你看看情况再给你点合适的调理建议。

写在最后

我的寄语



我是张国杰,河南省中医研究院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师从国医大师——张磊,祖上三代从医,深受中医文化浸染,写文章的目的在于传播中医文化和脾胃病调理思路。给大家带来一点有用的科普。


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文中的方子不一定适合每个人,需要辨证调理,脾胃问题详可咨询!可以点击在看分享给有需要的人,最后感谢您的阅读和爱心。

END

发表评论:
古医门 Copyright© 2008-2021 记录学习中医的点滴,欢迎分享传阅 E-mail:tanjiaoxian@qq.com Top
建议分辨率为1024×768以上(宽屏最佳)IE9.0以上的浏览器浏览本站 Powered by 教县 粤ICP备080215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