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地为您推开中医的大门【虚实篇】

分类:医学美文    时间:2018/2/28 10:00:41    人气(2369)    评论(0)    作者:其它

苦学中医二十年,总算入门了。

作者河南省汤阴县张庆军

二十年前,我接触了中医。当时,觉得中医太简单了,不就是头疼用川芎,鼻塞用苍耳子嘛,而且这样的对应方法还是我国一个著名教授讲的,学了用了一段时间,发现疗效不行,病人不见效啊,那咋办呢?中西医结合,巧了,也是一个著名教授讲的,慢性胃炎就用蒲公英来杀幽门螺旋杆菌,脑血栓就用红花来活血化瘀,肝炎就用茵陈来清热解毒,等等,学了不少,病人吃了,个别人有效,看来,这条路也不行。不如找秘方,你别说,中医药的秘方很多,我天天在中医书籍里淘秘方,到临床一用,时灵时不灵,看来,还是学习方向有问题,看到书上一直说要辩证,那就学辩证吧。学习脏腑辨证,脾胃不和,肝胆湿热这一类的,天天挺热闹,学得不也乐乎,疗效慢慢提高,后来就停止不前了,为什么?发现脏腑辨证绕来绕去,在我心里,根本就不清楚脾和胃有什么区别了。而且发现,我看到的书里,也没有人能说清脾和胃的区别。

 

河南张庆军 14:01:56

 

后来就非常荣幸的接触了活血化瘀治百病,久病必瘀嘛,桃仁啊,丹皮吧,丹参啊,用了后才明白,活血化瘀开始有效,用着用着就没效了,想除根,简直是天方夜谭。于是又瞄上了五运六气,学了一段时间发现,以我的智商,想学会五运六气纯属痴心妄想。那总得找出路吧,八纲辩证,阴阳寒热虚实表里。开始很好学,大便干,小便黄就是热,学得多了,问题来了,有真寒假热,有真热假寒。更可怕的是大实有羸状,大虚有盛候,再接着学,居然还有独处藏奸,就是说一个病人一派热象时,有一个地方是寒象,那这个病人就不是热证,而是寒证,天呐,这还有公理吗?这是要把人逼疯的节奏啊。就在这个时候,医者意也的理论出现了,说白了,医者意也,就是说中医治病靠的是灵光闪现,但这个灵光怎么闪?灵光怎么练?没人回答。我终于彻底糊涂了。

我接触过很多学中医的人,九十九个都是越学越糊涂,唯一一个不糊涂的,是刚刚接触中医的。

这是什么道理呢?有人就提出了,中医是模糊学科,这下好办了,反正是模糊学科,谁也说不清道不明,那就稀里糊涂看病吧,可是病人不答应啊。

我想到了易经,孙思邈都说了,不懂易经成不了好中医。那就学呗。一头扎进去,碰了个鼻青脸肿,要想学会用易经来指导中医治病,对我来说,比登天还难。

 

河南张庆军 14:03:54

 

看名老中医之路时,看到很多老中医推荐伤寒论,啥也别说,学呗。

有人说伤寒论,至简至易。可我的经验是中医里没有比伤寒论更难学的了。天书里的天书。

幸亏有了胡希恕胡老的方正对应,我才学会一点点的经方。学习经方中间,火神派又大闹了一场,也看到倪海厦大骂西医,更知道了黄煌老师体质学说,也接触了汉方腹诊,为了补自己的短板,出去学习了脉诊,在脉诊的学习中,有个非常可乐的现象,这些脉诊高手,开处方时很少参考脉诊的结果,而是医者意也,如果你问他,他就会说,四诊合参。再问,就会说,观其脉证,随证治之。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这样的学习反而带来了更大的困惑。

就在这个时候,有本书叫拨开迷雾学中医,看完这本书,也许我水平太差了,我心中的迷雾更大了。

当然了,就在这样学来学去的过程中,我的水平也在慢慢提高,但心中的糊涂却日益增多。好在有句话给了我极大安慰,这句话就是难得糊涂。

 

河南张庆军 14:05:41

 

看到书越多,越能发现更多的自相矛盾,偏偏还都是名医。学的流派越多,就会发现哪个流派的理论都很勉强。见得大师越多,就会清楚大师的疗效是真差。在这中间,黄煌老师对经方的贡献最大,可惜我对体质辩证重视不够,因此也一直没有能够真正的学到黄老师的精髓。

这二十年来,我殚精竭废寝忘日思夜绞尽脑终于豁然开茅塞顿醍醐灌大彻大。

人生有多少个二十年呢?可怜我一直在黑暗里探索。更可笑的是三年前,我狂妄的居然想写书,现在回想,当时的我太幼稚了,中医的门我尚且未进,实在太佩服我那时误人子弟的勇气了。

那么,我到底悟出了什么?又是什么心得让我欣喜若狂呢?

 

河南张庆军 14:10:11

 

唉,说出来却是非常之简单。以至于我都不好意思说了。在说出答案之前,我想先讲一件事情。

比如说我们中医是开婚姻介绍所的,来了一个病人,我们只要替病人找到对心意的另一半就欧了。

好了,现在来了个人,需要介绍对象,我们最需要知道的是什么呢?

我们最最最需要知道的,首先必须知道的就是这个人是男是女?

也就是说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不清楚来的人是男是女,就乱介绍对象,大家想想,多么的荒唐?而这样的荒唐事,对中医来说,就是大宝天天见。

话又说回来了,医圣为什么没有先教我们如何辩男女呢?李东垣为什么也不教呢?

是啊,医圣认为这个还需要教?李东垣也同样是这样想的,就像我们开婚姻介绍所时会学习很多东西,但绝对不会去学如何分辨男女一样。

医圣觉得这太小儿科了,根本不需要教。

但是,问题是,我们中医真的不会分辨阴阳。

那么,阴阳什么?什么是阴阳呢?有没有客观的标准呢?

我的答案是  有。

 

河南张庆军 14:11:44

 

中医的入门,入的是阴阳这个门。经方,时方,偏方,针灸,按摩,甚至到西医,都需要入阴阳这个门。

孔子说,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百官之富,宗室之美。

中医也如此,不入阴阳之门,不解中医之妙啊!

非常抱歉的是,我目前也仅仅入了中医之门三分之二,尚有三分之一仍未入门。尽管如此,实在不忍心看到广大中医人,广大中医爱好者在门外徘来徊去,特别是那些梦里得不到白胡子老头点化的中医人,请请请,请跟我来。

 

河南张庆军 14:13:02

 

黄帝曰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这里的本指的就是阴阳,所以说,治病必求于阴阳。而阴阳就是病之本。因此,治病就是治阴阳。

伤寒论58条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同样的道理,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用药使阴阳和,病必愈。

看来,治病就是治阴阳,只要治得阴阳和了,病就好了。

 

河南张庆军 14:13:51

 

而阴阳呢,包括了三个方面。第一就是虚实。病人得病了,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关键的问题来了,什么情况下病人是虚?什么情况下病人是实?

 

河南张庆军 14:16:30

 

阴阳的第二个就是寒热。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同样的问题,诊断寒热的金标准是什么?

阴阳的第三个方面是表里。表证解表,里证治里。那么,请问,如何准确判断表里?

只有搞清楚了上面的三个方面,才算懂了阴阳,才算中医入门了。

下面我就向大家汇报我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首先,虚实的判断标准是脉象。凡是沉按有力的就是实证,需要泻。但是沉按无力的就是虚证,需要补。

 

河南张庆军 14:17:43

 

陈义范老师曾治一臁疮患者,起于产后,脓水淋漓,服清热解毒渗湿之剂,2月余不能收口,诊其脉细无力,面色不华,属气血两虚,不能托毒外出,用十全大补汤加减,外敷炉甘石散,8日而愈。

上面这个病人根据脉象判断虚实后确诊为虚证,采用虚则补之的原则,很快就痊愈了。

由此我想到了,外科手术后刀口久久不愈合的病人,我也治过几例。最典型的是一个40多岁的女性,乳腺癌术后,刀口不愈合8个月,输消炎药,刀口消毒换药,还喝清热解毒的中药,白蛋白也输了不少,花费了4万元,刀口就是不愈合。病人找到我后,我把脉,脉象无力,就对她说,把所有的药物和换药全停。

病人是个虚证,当然不能用清热解毒的泻药,也不能用抗生素之类的苦寒药了。然后我让她把白糖研碎撒到伤口处,就这么简单,7条后刀口愈合了。白糖味甘补土。土能生金,而皮肤属金。中医里有句话,叫虚则补其母。

皮肤不愈合的虚证,就是金虚,所以补金之母,土能生金,所以补土。

现在外科手术后刀口不愈合的病人也不少,见到这些病人,首先必须把脉,脉象无力的就要补。而不是清热解毒,更不是杀菌消炎。上面这个病人刀口愈合后吃中药治疗乳腺癌,效果也很好,一直没有复发转移。

 

看过了时方,偏方,我们来看经方。

许琼政医案:杨某某,女,43岁,护士。1987721初诊。患者一年多来反复出现尿频、尿急、尿痛。间歇期虽尿痛不著,却淋沥不已,余沥难尽,尿液混浊,腰酸腰痛。每次尿检查均有白细胞或脓细胞(+++),尿蛋白时为阳性。尿培养有葡萄球菌生长。西医诊为慢性肾盂肾炎,并根据药敏试验多次使用抗生素治疗而罔效。近10多天来上述症状复发,诊见面色灰黯乏华,四肢欠温,腰间叩击痛,舌淡、苔白略腻,脉沉细无力。尿检:淡黄微浊,蛋白(±),白细胞(58),白细胞管型(O1),上皮细胞(1012)均为低倍镜,尿酸碱度65。一周前再次尿菌培养为葡萄球菌生长。此属中医“劳淋”范畴。乃肾阳虚衰,膀胱湿热,气化失司,水道不利所致。治宜振奋肾阳,清热利湿。方用薏苡附子败酱散:熟附子12,薏苡仁、败酱草各309剂。

 

   药后尿频、尿急、尿痛、腰痛等症状消失,尿检查转阴性,但尿时仍有余沥不尽感。继服原方至30剂,诸症皆失,尿菌培养阴性。追踪三个月,症无复发,并每月复查尿常规均阴性而告愈。(新中医1990<1>42)

 

分析

上面这个病人,由于有脓,所以金匮辨病为肠痈病。病人脉无力,就属于虚证肠痈,因此选用了薏苡附子败将散。

 

然后我们来看原文,

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这个条文里我想加两个字,就是脉数后面加两个字,变成脉数无力。

可惜,医圣没有加,就导致很多中医人男女都不分,阴阳都不认了。

同样的道理,我们来看大黄牡丹皮汤的原文。

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沉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皮汤主之。

分析

这个条文里有两处脉象,都缺了有力两个字。

就是说,脉沉紧有力,脉洪数有力。

只有脉有力的肠痈才能用大黄牡丹皮汤,而脉无力的属于虚证,是绝对不能用的。

 

河南张庆军 14:31:07

 

同样的道理,一个恶寒的病人,如果病人怕冷,脉有力,属于实证,属于太阳病。

如果病人怕冷,脉无力,属于虚证,属于少阴病,就这么简单。

我们来看两个条文

第二篇痉湿暍病太阳病,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

这里的脉象应该是脉沉迟有力。因为病人属于实证。

再来看62条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新加汤主之。

这里的脉沉迟应该是脉沉迟无力。

因为病人属于虚证。

这样用脉有力还是无力来鉴别就非常明确而且正确。

关于脉象定虚实的问题,我们网络培训班已经讲了快一年了,

今天我再次总结脉象的重要性。

在六经辨病里,

脉有力的病人属于三阳病,脉无力的病人属于三阴病。

在脏腑辨证里,

脉有力的病人属于六腑病,脉无力的病人属于五脏病。

在八纲辨证里,

脉有力的属于阳,属于实证。

脉无力的属于阴,属于虚证。

我们来看喻嘉言治徐国珍案。身热目赤,异常大躁,脉也洪大,身卧地上,更求入井索水,一医治承气将服,喻见其索水到手而不欲饮,脉象洪大而重按无力,断为真寒假热,处方用大温热之剂,煎成冷服,两剂而安。

分析

这个病人脉象沉按无力,属于虚证,因此,万万不可以用承气汤来泻。

脉象无力,属于脏病,而承气汤是治腑病的,肯定不对症。

脉象无力,属于阴病,而承气汤是治疗阳病的,所以承气汤是绝对不能用的。

从这个病人看,脉象是多么关键重要。

 

河南张庆军 14:34:41

 

我们接着看医案,

许国华医案:刘某某,男,51岁。患胃病已十多年,经医院诊断为胃溃疡,时发时愈。19621212突呕吐紫血块200300毫升,至28日晚尚未得止,来院要求出诊。当时案语:素患胃病,时发时作。一周来胃痛加剧,吞酸泛水,大便色黑,昨夜呕吐紫血盈盆,胃痛反缓。面色苍白,唇舌惨淡,神疲少气,声低语微,怯寒躇卧,四肢不温,舌质淡白,苔白而滑,脉象沉细无力;病起食伤劳倦,脾土困惫,痛久入络,胃脉受伤,血溢离经,气无所附,急宜温阳健脾,补气摄血,拟黄土汤加减:赤石脂15,地黄12,黄芩、炒白术各6,阿胶9,附片、炙草各45,炮姜3,西潞党15,水煎服。

      次日吐血即止,精神稍复,唇舌略转,四肢回温,头晕目眩,胸痞心悸,体怠乏力。大失血后正气未复,改用安胃降逆,补气宁血:药用旋复花、代赭石、阿胶、法半夏、茯神各9,炮姜、炙草各45,西潞党12,白术6,大枣4枚。2剂后诸恙续减,胃痛亦除,精神恢复,食欲转常,大便色黄,尚感倦怠乏力,后以上方与香砂六君汤、保元汤出入调理十余天而痊。(浙江中医杂志1964(2)11)

分析

这个病人金匮辨病为吐血,脉无力,属于虚证,选用黄土汤。

 

那么,这个病人为什么不选用三黄泻心汤呢?道理很简单,三黄泻心汤治疗的病人脉有力,而这个病人脉无力,所以绝对不可以用三黄泻心汤。

发表评论:
古医门 Copyright© 2008-2021 记录学习中医的点滴,欢迎分享传阅 E-mail:tanjiaoxian@qq.com Top
建议分辨率为1024×768以上(宽屏最佳)IE9.0以上的浏览器浏览本站 Powered by 教县 粤ICP备080215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