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羊 2019/5/30 14:44:57
    阳虚舌质淡,舌形胖,苔白,苔厚;
    阴虚舌质红,舌形瘦,苔少,苔薄。
    一句话“阳虚舌大颜色淡白苔厚,阴虚舌小色红苔少”
  • 教县 2019/5/29 10:48:47
    太子参和白术是温药,如果孩子舌头很红,要去掉。或者加些清热养阴的药,如麦冬等。
  • 任之堂主人 2019/4/26 9:48:13
    老师治疗这样的焦虑症,还少不了用两味药,即夜交藤、合欢皮,而且是重用。夜交藤交通阴阳,合欢皮令心肾交欢。这两味药在治疗情志性疾病中是少不了的。
  • 中医普及学堂 2019/4/25 11:54:35
    人要长的饱满,脾胃要好,脾胃主肌肉。如何使脾胃好?甘甜益力生肌肉。像牛大力、五指毛桃、枸杞子、大枣、金樱子、芡实、莲子、山药,这些大都是饱满甘甜之品。煲汤水服用,就能让脾虚不长肉的孩子拔节增高,掉肉身萎缩的老人恢复年轻饱满有力量。
  • 教县 2019/4/24 16:20:52
    柴胡的用量与柴胡主要起作用的功效有关:
    升举阳气宜小于10g
    疏肝解郁宜10-20g
    透表泄热宜大于20g
  • 释苦一针 2019/4/17 19:59:21
    我今年发现高血压,时间久了,会得冠心病吗? 
    几乎所有的高血压,都与心脏有关、并且不论血压高低,追究到最后、都是心脏问题,也就等于回答了、提问者的问题,首先是心脏出现问题、然后才会出现血压的不稳定,当然了、有的属于心脏上游的问题,那么就是肝气不调引起的。再有就是心脏下游的问题,脾 主液而统血、血管发生问题时,血压自然不会正常。还有对应问题、就是肾,肾出现淤阻时血压就会升高、并且可能会高的离谱,如果肾没有问题的人、可以说,心脏也基本不会出现问题!也有多症同时存在的情况,如果真的是这样、如果没有及时的正确的治疗,那么这个人就属于高危人了!诊脉、是为了精准的治疗,但并不是说、诊脉就什么都能治愈,诊脉如同医院里的仪器、本身不治病,只是个检查病因的手段而已。只有查明了原因,才有可能精准的治疗。其他的说法,离着精准治疗甚远、有些问题属于人力不可抗拒的,那么一个小小的医生、可能也没有回天之力了,所以有些问题还是及早治疗的好!
  • 传承中医5 2019/4/17 16:01:11
    生姜祛胃里的寒,干姜祛肺里的寒
  • 中医普及学堂 2019/4/12 14:03:11
    肝有热,眼睛会红肿赤痛,这叫肝开窍于目。
    肾精亏,眼睛会黯淡无光,这叫油不济火。
  • 教县 2019/4/10 14:11:20
    肝气郁结、脾气虚、血虚用到了逍遥丸,但是如果血虚不严重,脾虚不严重,只是肝气郁结,并且肝气郁结比较重,导致了一些疼痛的情况,这个时候使用柴胡舒肝散比较合适。
  • 中医普及学堂 2019/3/29 9:43:51
    扣子七、鸡矢藤,偏于走下焦的肠道,治疗有形的积滞。轻度的疳积,单用鸡矢藤就行了。疳积日久,加点扣子七,就非常有效,扣子七连癌瘤都可以消。
  • 曲黎敏官方微博 2019/2/21 15:47:51
    大病之后的三个要点
    一、大病将愈之时,最怕房事,一旦过度行房,再救都没得救。
    二、不可竣补,需淡味。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病虽已去,人体尚虚,这时要等待消化吸收能力的缓慢恢复,补益太过,则使身体更累。
    三、不可急于锻炼。病,就是五藏六腑皆虚,而锻炼也耗气血,可以稍微长点肉再锻炼。
  • 传承中医5 2019/1/25 14:52:16
    补心效果最好的鸡子黄怎么做?鸡子黄也就是鸡蛋黄,做的时候注意不要把鸡子黄煮得太熟,先烧好开水,然后把鸡子黄打进去,搅匀,喝下就可以了。你如果把它煮太熟了就没用了,没有滋补心阴的效果。摘自《饮食滋味》
    适合舌苔少,舌头裂痕多,也就是内心比较焦虑,烦躁,失眠的人。
  • 中医普及学堂 2019/1/24 9:52:33
    一般鸡内金研粉不要去煮效果好,因为它高热过后容易破坏,炒可以炒,但是不要炒过久。你想要它化石之功,生用的晒干来磨粉效果特别好。
  • 教县 2019/1/16 15:52:19
    肾的问题 磁石
    更年期问题 柏子仁
  • 教县 2018/12/29 11:38:30
    1、有个经验方,治疗多梦效果不错,可单服,也可加入应症汤中服用。
    药方:葛根30g 茯苓30g 远志6g 钩藤30g 蝉蜕15g
    2、多梦一症,汤药的经验源于朱良春,祛梦方:法半夏10g 夏枯草10g 珍珠母30g
古医门 Copyright© 2008-2021 记录学习中医的点滴,欢迎分享传阅 E-mail:tanjiaoxian@qq.com Top
建议分辨率为1024×768以上(宽屏最佳)IE9.0以上的浏览器浏览本站 Powered by 教县 粤ICP备080215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