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医学美文 时间:2019/6/3 10:47:19 人气(2818) 评论(0) 作者:选择中医__董洪涛
er
tong
jie
kuai
le
孩子面黄肌瘦,我们都认为是营养不良。我所理解的营养不良,应该是没有吃的,导致气化生化乏源,既不能上濡面部,也不能外荣肌体,所以会面黄肌瘦。
可是今时,孩子们有足够多的食物,但还是会出现营养不良,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认为,孩子吃的过多,导致脾胃虚弱,脾胃虚弱又会导致反复积食,形成恶性循环——这是今时孩子不健康的重要因素。
常有家长问我,我很用心地照顾孩子,可谓无微不至,可是,为什么我的孩子还是总生病呢?我观察这些容易生病的孩子,普遍面色不华,或者萎黄,或青白,一看就知道是气血不足,脾胃虚弱了。
孩子生病,不管是外感还是内伤,往往与积食有关。因为积食,所以正虚;因为正虚,所以邪恋。
比如,小儿感冒、咳嗽、发烧、便秘、腹泻、盗汗、夜啼、荨麻疹、湿疹等等,都有可能是由积食引起的。换句话说,若能治好了小儿积食,那么,百病皆容易康复。
01
吃的太多
家长生怕孩子营养不良,让孩子拼命吃。结果,吃的太多,超过了孩子的脾胃运化能力,饮食不能完全被运化吸引,积滞于体内,导致积食。
02
脾胃太弱
有的孩子不是吃的太多,而是吃的太少。孩子为什么吃不下?因为脾胃太弱。孩子不爱吃饭,吃了也消化不动。为什么脾胃太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或吃了太多的生冷食物,伤损了脾阳;或久用抗生素,伤了人体阳气;或感冒发烧后滥用寒凉药物,导致阳气受损,邪入太阴。
由此说,小儿积食要引起高度重视。如果孩子反复生病,或面色很差,或精神不足,或纳差,或懒动,或多动,都要考虑是否存在着脾胃虚弱的问题。而积食与脾胃虚弱有高度相关性。
一般情况下,小儿积食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烦躁,多啼,晚上睡觉不安,易呕吐,大便酸臭,舌苔白厚。食积亦会发热,表现为嘴唇突然变红,面色变红等。
婴儿积食,多表现为腹部膨隆、口气较重,患儿舌苔较厚,经常打饱嗝,且打嗝呼出的气味酸臭,同时大便气味较重,呈酸臭、腐败的气味。部分小儿饮食积滞未能及时排出,还可出现低热,严重者甚至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
另外,小儿积食亦会表现在脾胃虚弱,其症状为:困倦无力,面色无华,四肢萎软无力,精神与精力变差等。长期积食,小儿会表现为很瘦小,看着弱不禁风,小脸黄黄的,基本上什么都不爱吃,甚至没有饥饿感。
小儿的生理特点是:一则禀木性,木旺,生气之力足;二则木旺克土,容易出现脾弱,脾弱则运化功能不强。所以,小儿积食往往是肝旺则脾胃弱,表现为肝脾或肝胃失调。
01
精心养护
家长要重视小儿健康,精心养护小儿,让孩子能按时吃饭,并且,多顺应孩子的心意,让孩子心情舒畅。若家长疏于照顾孩子,或喂养不当,或过度喂养,很容易损伤孩子的脾胃功能。脾胃虚弱会导致积食频发,形成恶性循环。
02
饮食清淡
孩子的饮食当清淡,不要过食油腻、生冷等食物。油腻食物容易加重脾的运化负担,影响脾气升发;生冷食物会伤损脾阳,皆不利于孩子健康。常听一些家长说,孩子要吃肉,否则,怕没有营养。其实,这个观点值得商榷。孩子并不一定要吃肉,吃素的孩子一样健康,而且会更健康。我身边有不少素宝宝,其妈妈怀孕时吃素,宝宝出生后也完全以素为食,我观察宝宝非常健康,一点也没有营养不良的情况。
03
切忌过度喂养
生活中我观察到,不少家长拼命给孩子吃,就怕孩子吃不饱。却不知,孩子要健康,需要三分饥饿才好。每天吃成十分饱,还要喂养各种保健品、营养品,其实,是害了孩子。这样的孩子往往脾胃虚弱,其根源是在家长。
临床工作中,我常跟孩子的家长说,要调节孩子的饮食。有家长说,我们一家子都围着孩子转,有好吃好喝的,都是先给孩子吃,孩子怎么还会营养不良呢?却不知,正是把孩子当爷养,才导致了孩子健康受损。
04
调节饮食
一方面,三餐要有规律,让孩子好好吃主食,配合吃些蔬菜和杂粮;
另一方面,少让孩子吃零食,特别是不要吃油炸食品、饼干、蛋糕以及各种营养品。这些东西都容易伤损脾胃,根本无益于健康。
水果尽量少吃,因为水果多偏寒凉,易损脾阳。当然,温性的水果除外,比如桃子、荔枝、芒果、龙眼、樱桃等,孩子还是可以随意吃的。
05
不要让孩子喝牛奶
有人认为,孩子要长个子,一定要喝牛奶,因为牛奶含钙,营养丰富。但从中医来分析,牛奶性偏寒凉,久服容易伤损脾阳。久服牛奶的孩子,不但容易出现各种过敏,包括皮肤病、哮喘等,还容易出现面色青白无华,这即是脾阳受损的表现。
中医擅长治疗小儿食积,疗效甚高。我常用的药方是香砂六君子汤。此方健脾化积,理气开胃。必要时可加点藿香、丁香、神曲、生山楂等药,更可提高疗效。
治小儿食积,我常取四缝穴。局部消毒后,用注射针头轻轻刺一下,挤出白色水样物,或出两滴血即可。
我临床体会到,治疗小儿食积,不能一味地理气化食,这样容易加重脾虚。正确的方法是健脾与理气同施,补虚与消积兼顾。若积食较重,可考虑用枳实消痞汤,此方亦内含四君子汤,即是养脾补虚之意。
孩子胃口不开,我常用此方:党参10,白术15,茯苓15,陈皮10,姜半夏10,生姜三片,大枣(切开)10,炙甘草6,藿香10,木香10,丁香6,砂仁(打碎)6,神曲6,生麦芽15,水煎服,日一剂。(单位皆为克,下同)此方健脾、化湿、理气、开胃,药力平和,适合于积食的孩子服用。
小儿食积会导致咳嗽缠绵难愈,对于此类咳嗽,我往往用近贤余国俊的药方:柴胡10,黄芩10,姜半夏10,茯苓15,陈皮10,白术10,焦四仙(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焦槟榔)各12,连翘10-15,水煎服,日一剂。若小儿兼有呛咳加麻黄3,射干6,百部10;若效果差,可能有肝火旺,加蝉蜕10,僵蚕10,地龙10;大便干加瓜蒌仁12,牛蒡子10;大便秘结,加生大黄5;咳而呕加生姜三片,竹茹10。主治小儿食积,胃失和降,上逆冲肺,昼咳轻,夜咳加重,眠差纳少,舌红苔黄腻。
小儿脾虚与食积兼有,则用下方:白术30,木香6,黄连6,炙甘草6,茯苓25,党参15,神曲10,陈皮10,砂仁(打碎)10,生麦芽10,生山楂10,山药10,肉豆蔻(打碎)10,水煎服,日一剂。
小儿四时感冒发烧,兼有食积,则用下方:柴胡6,白术6,黄芩6,神曲6,白芍10,麦冬10,当归6,茯苓6,炙甘草3,苏叶3,生山楂3,枳壳6克,水煎服,日一剂。
我之所以在微博以及我的《选择中医》一书中公布许多药方,只是方便与同道交流,我不建议家长不经辨证而按方滥用。治病,一定要请明医面诊,四诊合参,辨证用方,这样疗效最高,而且,也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中药的副作用。
1
6-2019
己亥年 己巳月 戊辰日
您若喜欢,请点亮在看▼
“阅读原文”@董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