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针灸治疗痛经,用这几个穴位效果好!

分类:微信精华    时间:2022/11/19 17:32:15    人气(1405)    评论(0)    作者:其它


痛经的概述与病因病机
概念:女性在经期或经期前后发生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难忍,或伴有恶心呕吐的病证。

病因:本病发生与受寒饮冷、情志不调、起居不慎、先天禀赋、久病体虚等因素有关。

病机:实证基本病机为冲任瘀阻,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流通受阻,不通则痛;虚证基本病机为冲任虚损,胞宫经脉失养,不荣则痛。
痛经的辩证与针灸治疗
(一)实证

主证: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剧烈,痛处拒按。基本病理因素为瘀血。

主穴:中极、地机、三阴交、次髎、十七椎

中极穴:肚脐下四寸


地机穴: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


次髎穴:髂后上棘与后正中线之间,适对第2骶后孔。


十七椎:位于第五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俯卧取穴。注意针尖要斜向上刺入


实性痛经的分证论治:

寒凝血瘀:小腹冷痛,可放射到股内侧及肛门,得热则舒,经血量少,色紫暗有血块,舌淡胖苔白,脉沉紧。

取穴:主穴+关元、归来(艾灸)

归来: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


气滞血瘀:小腹胀痛,可放射到胸胁、乳房,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血块,快下后痛减,舌紫暗或又瘀斑,脉沉弦或涩。

取穴:主穴+太冲、血海、次髎(走罐)

(二)虚证

主症:经期或经后小腹或腰骶部绵绵隐痛或空痛,痛处喜按。基本病理因素是虚,尤其是阳虚。

主穴:关元、足三里、三阴交、次髎、十七椎

关元:脐正中下三寸


足三里: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棘外一横指


虚性痛经的分证论治:

肾气亏虚:腰骶部隐痛,经行量少,色红,伴头晕耳鸣,舌淡苔薄,脉沉细。

取穴:主穴+太溪、肾俞(艾灸)

气血不足:小腹绵绵作痛,空坠不适,月经量少,色淡,伴神疲乏力,头晕眼花,心悸气短,舌淡苔薄,脉细弱。

取穴:主穴+气海、脾俞(艾灸)

脾俞(艾灸)


(三)虚实夹杂

痛经中虚证、实证可单独出现,但更多是以虚实夹杂的情况发病,如气虚血瘀、肾虚寒凝、肾虚血瘀等。临床症状为虚证与实证的复合表现,可参考实证、虚证临床表现进行辨证。

主穴:关元   中极   地机   足三里   三阴交   次髎   十七椎

分证论治配穴:

气虚血瘀:主穴+气海、血海、脾俞(艾灸)
肾虚寒凝:主穴+太溪、肾俞、关元(艾灸)、归来(艾灸)
肾虚血瘀:主穴+太溪、血海、肾俞 (艾灸)
痛经发作期的止痛
取穴:三阴交

操作:大幅度提插捻转,要求有强针感,以疼痛消失为度,痛止出针而不需要留针。

三阴交强刺激针法

痛经针灸治疗的注意事项
1. 针灸针对原发性痛经效果良好,对继发性痛经需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综合治疗。

2. 针灸治疗应在非经期,意义在于减少发作频率及减轻发作强度;发作期可在远端穴治疗,意义在于即刻止痛。

3. 治疗期间注意避免情志刺激,少食生冷,适当运动。

所以,在平时尽量减少熬夜的时间,每晚保持7小时以上的睡眠即可。



END


上病取下,百病调足,来源于《黄帝内经》的中医反射疗法,不记穴位、不用辩证,简单易学。橘杏缘学院送您8节免费公益课,带您学会中医反射疗法的原理与技术心法,轻松应对各种多发、高发健康问题!


免费学习入口


一家一人会,省下医疗费

不打针不吃药,自己掌握健康主导权

请长按下方二维码,免费领取
↓↓↓↓

原价998的珍贵课程,现0元免费学习

一天即可入门,就能上手调病



大家都在看(点击标题即可查看)


两味药,久服,可消融腹中一切积聚

你耳后有鼓包吗?这个一定要知道!

一袋小柴胡冲剂横扫20种疾病,中医中的“消炎药”1块钱胜过请名医

四百年的老方,就两味药,祛湿很牛~

9个名老中医经验方,冠心病、痴呆、中风……有效!给家里人收好~

这个部位,折腾得越多,肾就越好,男女都适合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商务合作林恩(xingqi0701)

⊙投稿信箱:tg@weizy.cn(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紫芝(微信号:19811978145)


关注国医刘力红粉丝团(ID:gyllhfst
即可阅读更多文章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



发表评论:
古医门 Copyright© 2008-2021 记录学习中医的点滴,欢迎分享传阅 E-mail:tanjiaoxian@qq.com Top
建议分辨率为1024×768以上(宽屏最佳)IE9.0以上的浏览器浏览本站 Powered by 教县 粤ICP备080215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