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了,你还在喝薏米红豆粥吗?

分类:医学美文    时间:2018/8/6 9:54:49    人气(2477)    评论(0)    作者:其它

   其实入夏以来就想写这篇文章,但是天气实在太热,宋大夫的电脑所在的房间又没有装空调,实在是坐不下来,所以就推到现在一直未能执笔,近日天降秋雨一场,顿觉凉爽,慌忙扎笔开写!

入夏以来,门诊几乎每天都要有病人问:宋大夫,人家说我湿气重,我一直在喝薏米红豆粥,是不是对身体很有好处?我不知道病人说的“人家”到底是哪位大家,也不知道薏米红豆粥是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位“人家”开出的薏米红豆粥,却像广场舞流行在大妈之间一样,悄无声息却又势不可挡,其实很多病人四诊合参以后,都是不适合喝薏米红豆粥的,甚至有些人喝到一天往厕所跑几次,还是执迷不悟甚至至死不渝!说的有点严重了哈!一开始我会很细致的给病人讲你的身体不适合喝,并且给他解释为什么不适合喝,但问的多了实在是没精力讲了,只能告诉病人:先吃药吧。。。今天就在这里集中讲一下哪些人适合喝薏米红豆粥,哪些人不适合喝以及为什么不适合喝!

薏米红豆粥,主要由中药薏米和红豆(即赤小豆)熬制而成首先来看下薏米和赤小豆功效,

薏米::味甘微寒,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

赤小豆: 性平,味甘、酸,利湿消肿、清热退黄、解毒排脓。

本方功用可清利湿热,用于湿热困阻引起的头身困重、胸脘痞闷、不欲饮食、纳呆恶心能情况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但由此两味药的功用亦不难看出,本方性偏寒凉,以其寒凉之性去清理湿热,疗效固然是好,但是本方乃是中医保健处方,中医处方有一个基本原则叫做辩证论治!听起来很高大上吧?通俗一点讲,辨证,就是根据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的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不同人不同体质所患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听起来还是云里雾里吧?因为以上说法是度娘回答的。。。);再通俗点讲,就是要根据不同人不同年龄不同体质不同的疾病表现去开具不同的处方,所以红豆薏米粥虽好,可不能乱喝吆!那么究竟哪些人才适合喝呢?我给大家两个参考标准:

第一:就是以上提到的平时经常有头身困重、胸脘痞闷、不欲饮食、纳呆恶心能表现的;

第二,冬天不怕冷、手脚温热的;

第三,舌苔黄厚而腻的

那么怎么样的舌苔算是黄腻苔呢?我给大家一个标准的黄腻舌苔大家可以对照参考一下:

有意思的是,很多人舌苔白厚,但却黄白不分,比如下面这张:

这个是典型的白腻苔,脾胃寒湿型的舌苔,可是很多人只要一见到自己舌苔厚,就告诉我宋大夫你看,我舌苔黄腻!湿热是不是很重?!!!

以上三条,可能第一条对号入座的人很多,然而我必须要强调的是:

以上三条缺一不可!

但据我临床观察,以上三条全部具备的朋友事实上寥寥无几!这也是我为甚么写这篇文章的原因!临床重我发现很多询问我是否适合喝薏米红豆粥的病人往往都是舌苔白腻而并非黄腻,并且很多人冬天手脚冰凉!那么这类人就属于脾胃寒湿型的而并非湿热型的!如果这类人服薏米红豆粥的话不但不会改善身体状况,反而会导致脾胃以及整个身体状况越来越糟糕!

现在已经进入秋季,天气开始转凉,我们会感觉到天气开始凉爽,这是自然界的阳气开始减弱的缘故,人体的阳气亦随之而减弱,如果在这个时候再去喝性偏寒凉的薏米红豆粥,正犯了《黄帝内经》所谓的“虚虚之诫”,接下来,您就等着胃痛、胃酸、胃胀、消化不良请吗丁啉帮忙吧!哦不不,广告看多了不好意思哈……应该是请中医来帮忙吧!哈哈

讲明白了什么人可以喝薏米红豆粥什么人不可以喝,那么问题来了……不可以喝的小伙伴们应该怎么办?这个真的不能“凉拌”!这个得“热拌”!怎么个热拌法?我给大家建议两个祛湿调理方法的小方法:

第一种对于脾胃有湿气舌苔略厚腻的朋友,平时可以喝点藿香正气水,这是个中成药,基本上每个药店都有卖,买最便宜的就行,但是要提醒大家的是开车的时候最好别喝,因为这个药里含有酒精,喝了以后一不小心就“被”酒驾,所以要这个一定要注意哦!

第二种方法,是针对脾胃虚寒比较重的朋友,也就是所谓的寒湿,可以用生姜汤送服附子理中丸!具体的做法:生姜如硬币大小切上五六片,熬上一碗姜汤,然后送服附子理中丸!附子理中丸为中成药,一般药店里都可以买到,个人推荐宛西制药或者同仁堂牌子的,感觉疗效比较可靠一点!这里生姜有温脾胃、散外寒、行水气的作用,附子理中丸温补脾肾之阳,与生姜汤同用。共凑温阳散寒之功用,实为居家旅游、强身健体必备佳品哦!

以上只是针对湿气调理建议的两个基本方法,中医治病,还是要以辨证论治为前提,如果您有明显的不舒服,自我评价是湿气所导致,而且用了上述方法不见好转,那么建议您还是要及时找大夫把脉诊断,辨证论治,这才是保您身体康健的王道哦!


经方中医宋阳

精彩医案分享,养生知识汇编,更多精彩内容,期待您的关注哦!


长按指纹 > 识别图中二维码 > 添加关注

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载,与更多人交流!



发表评论:
古医门 Copyright© 2008-2021 记录学习中医的点滴,欢迎分享传阅 E-mail:tanjiaoxian@qq.com Top
建议分辨率为1024×768以上(宽屏最佳)IE9.0以上的浏览器浏览本站 Powered by 教县 粤ICP备080215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