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小健脾,量大治便秘,​久用加重便秘,这通便第一药你得会用

分类:微信精华    时间:2025/1/25 3:33:30    人气(54)    评论(0)    作者:天浩

一位60岁左右的亲戚曾给黄药师打电话,说吃了中药之后剧烈拉肚子,到了外面不方便的地方,还忍不住,非常尴尬!
我一看方子,原因找到了——大黄开了10克。
一般给中老年人治便秘,很少一上来就上大黄,而且还一下子开到10克这么多。
之前我们讲附子时提到,明代医药学家张景岳,提出了中药里有“四维”——大实、大虚、大寒、大热,其中:
大实——就是用大黄来泻。
但每个人体质不一样,有的人15克大黄都不拉肚子,有的人3克就拉肚子了。所以,稳妥起见,最好是从小量开始往上加,尤其是体质较为虚弱的中老年人。
治便秘,并不是什么情况下都适合大黄,更不建议用大黄来减肥。
今天黄药师就聊聊大黄。
大黄
一、大黄有什么作用?
1、胃肠积滞引起的便秘
(1)实热积滞
实热的大便不通,大多是年轻、身体壮实之人,平素体质阳盛,或热病之后,或过食酒、肥、甘厚味(即高热量食物),或过食辛辣,过服热药等引起。
烧烤,也属于肥甘厚味
常配伍芒硝、枳实、厚朴,如《伤寒论》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和调胃承气汤,均以大黄为主药。
(2)老年人正虚邪实便秘
身体比较虚弱、但也有实邪的人便秘,也不是不能用大黄。
但用大黄应与人参、当归、生地等补虚药同用,或者以润下药为主,大黄作为辅助,如配麻子仁、杏仁等。
(3)痢疾、细菌性肠炎
用于大便泻时急迫,泻后不爽,有未泻净之感(里急后重),大黄将脏腑的湿热、积滞排泄出去,属于中医中“通因通用”的方法。
可单用酒煎服,也可配厚朴、木香等药,用于湿热泻痢。
(4)中毒、食积、肠梗阻导泻
用于因为用药不慎导致的中毒,或食积、或虫积(寄生虫)导致的肠梗阻,起到导泻的效果。可单用口服,也可以外用灌肠。
大黄可用于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肠梗阻、急性阑尾炎等多种急腹症腑实不通的情况。
 2、热毒证,导热下行
(1)头面上火、风热侵袭
大黄可用于热邪引起的眼部热痛、红肿,咽喉红肿疼痛,口舌生疮、牙痛,甚至昏迷、胡言乱语,导热下行。
如流感、新冠用药连花清瘟、防风通圣散里都含有大黄。
图片仅供参考,中成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2)内外疮痈肿毒
可用于暑疖、皮肤局部炎症、肠痈腹痛、乳痈等。可单用或与芒硝打成粉末,搽抹患处。
大黄蜜调、油调,可用于小面积烫伤。
3、上部出血
可用于血热有瘀的出血证,善治吐血、衄血(鼻出血)等上部出血
如《金匮要略》泻心汤,与黄连、黄芩同用,治吐血衄血。亦可用大黄内服并外用塞鼻,用于鼻出血。
4、瘀血证
用于瘀血导致的腹痛、痛经、腹内结块、闭经,如《金匮要略》下瘀血汤,大黄䗪虫丸、抵当汤、桃核承气汤等,均用大黄,与桃仁为伍,逐血中瘀滞
图片仅供参考,中成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5、湿热黄疸
《伤寒论》茵陈蒿汤,大黄与茵陈蒿、栀子为伍,可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身黄如橘子色
二、小剂量健脾胃,大剂量治便秘
大黄有一定燥性,耗伤阴液,久用反而容易加重便秘。
大黄里含有两类“作用相反”成分:
一类为蒽醌类增进肠蠕动,促进排便
另一类是鞣质抑制胃肠运动,引起继发性便秘
蒽醌类物质作用时间比较快,所以短期有促进排便作用。
而当长期使用后,鞣质的成分开始显现作用,所以长期使用会加重便秘。
有报道称,饭前小量口服大黄,不仅不会引起腹泻,反而会刺激味蕾,增加食欲和胃液分泌,起到健胃作用。
一般来说,大黄在3克以下,泻下作用不明显,且有健胃助消化之功;
3克以上,随着剂量的增加,泻下作用增强。
三、什么情况下不能用大黄?
1、大黄峻烈攻下,易伤正气,所以,如果不是实证,不宜妄用。身体比较虚弱的老年人,长期便秘患者,不建议直接用大剂量大黄(一般用量3-15克,建议从小量逐渐往上增加)。
2、大黄苦寒,易伤胃,所以脾胃虚弱的人慎用,这也是连花清瘟脾胃虚寒的人慎用的原因之一。不宜久用。
3、大黄服用时间过长,容易导致大便变黑。
4、大黄善于活血祛瘀,孕妇和女性月经期慎用。
5、大黄容易从乳汁排泄,导致婴幼儿腹泻,所以哺乳期妇女也不宜用大黄。

发表评论:
古医门 Copyright© 2008-2021 记录学习中医的点滴,欢迎分享传阅 E-mail:tanjiaoxian@qq.com Top
建议分辨率为1024×768以上(宽屏最佳)IE9.0以上的浏览器浏览本站 Powered by 教县 粤ICP备080215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