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大伦 2017/12/23 10:53:14
    感冒后咳嗽
  • 罗大伦 2017/12/23 10:50:07
    焦三仙(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其中山楂偏重消肉食之积,神曲偏重化痰,消金石和稻谷之积,麦芽消面食之积,再加上焦槟郎为“焦四仙”,如果有积食,去药店买点焦三仙熬水喝就可以,通常的用量是每味各10g
  • 中医普及学堂 2017/12/22 11:31:56
  • 天浩 2017/12/22 9:34:40
    小便黄时用黄柏
  • 中医普及学堂 2017/12/22 9:00:50
    老师把我们常用的三药加以总结和分析:
    痛痒三药,菖蒲,丹参,威灵仙。
    贫血三药:黄芪,当归,鸡血藤。
    痛风三药:土茯苓,炒苡仁,猫须草。
    血脂三药:制首乌,金银花,枸杞子(白芍)。
    颈三药:葛根,丹参,川芎。
    腰三药:黄芪,枸杞子,杜仲。
    胸闷三药:桔梗,枳壳,木香。
    开胃三药:木香,山楂,鸡屎藤。
    安神三药:茯神,五味子,酸枣仁。
    鼻血三药:白茅根,桑叶,黄芪。
    膝三药:川牛膝,牛大力,威灵仙。
    闭经三药:益母草,当归,川牛膝。
    肝热三药:土茯苓,板蓝根,茵陈。
    肺火三药:黄芩,鱼腥草,金荞麦。
    血热三药:生地黄,丹皮,赤芍。
    看着这些临床常用的药对,心里很感谢老师的无私奉献。
  • 中医普及学堂 2017/12/22 8:56:54
    老人尿多,可以用牛大力,巴戟天,肉苁蓉,山药煲汤或煮水睡前服用。
    因为肾主二便,肉苁蓉可以温肾助阳气化,是补肾养精血之要药,牛大力驱风除湿,补虚强筋,巴戟天可以补肾阳,山药补肾涩精,四药同用可加强肾司二便能力。
    肉苁蓉药力从客平和,为补肾阳,益精血之良药,但值得注意的是,阴虚火旺,大便泄泻者不宜服用。
  • 天浩 2017/12/21 15:28:41
    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贵人相助。生命中的贵人,不一定是最好的朋友,也不一定是朝夕相处的家人。而是有正能量有眼光的人。 他也许只给你一个全新的讯息,也许只是一个善意的指引,就可能改写了你人生的轨迹。
    天地虽大,不润无根之草;佛法虽宽,不度无缘之人。任何的机会都是从相信开始的,德行天下才能厚德载物。
  • 中医普及学堂 2017/12/21 9:57:09
    中医说,人有三宝,为精气神。调精、调形是初层面的,调气机是中层面的,调神志则是高层面的。病在精气层面,比较容易医,很多药都可用。可病在神志层面,却相当难治。能作用于神志的中药并不多,如龙骨、牡蛎、茯神、远志、菖蒲、酸枣仁等,这些中药都是老师常用、善用的。
  • 中医普及学堂 2017/12/21 9:57:04
    龙骨是在神的层面上调身体,它能镇静安神,治失眠、惊惧、癫狂;还能从气的层面上调肝气上逆,平肝潜阳,治疗各种肝火上亢、烦躁易怒、头晕目眩的疾病;还可以从精的层面上来收敛固涩,用于各种遗精、滑精、带下、崩漏、出虚汗等病症。
  • 任之堂主人 2017/12/15 10:36:35
    水火不相济-肾阳虚
    金水不相生-肾阴虚
  • 中医普及学堂 2017/12/14 9:53:17
    心气虚,则心悸,胸闷气短,活动后加剧,用人参粉,龙眼肉冲服,千口一杯,慢饮,补心气。
    肝气虚,则目暗不明,眼花,健忘痴呆,用参粉,龙眼肉,枸杞子,泡水冲服,点明目之光,补心肝之血,欲让灯亮,必先添加灯油。
    肺气虚,则咳嗽无力,气短而喘,痰白清稀,神疲体倦,畏风,易感冒,用黄芪,人参,枸杞子补肺气。
    脾气虚,则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薄,面色萎黄,脏器下垂,血失统摄,用人参,大枣,黄芪,党参,生姜各一小把熬浓汤补脾气。
    肾气虚,则腰膝酸软,夜尿频多,遗尿,尿不尽,男子遗精早泄,女子月经淋漓不尽,白带清稀量多,短气虚喘,呼多吸少。用人参粉,枸杞子,核桃肉,芡实助肾纳气,补肾精……
  • 中医普及学堂 2017/12/13 10:14:12
    荨麻疹:周身肌表上下有团风,抓哪哪痒,一痒就能抓出一片红疹来,严重的痒的烦躁不着。忌海鲜等。这是风邪作怪。血气不流畅。
    治法:让局部肌表血气流畅,风邪得到疏散,瘙痒消失。
    配方:荆芥穗粉,敷在瘙痒的地方来回反复的搓,直到发热为止。止痒。(治标)
    开方:生地一两 荆芥穗五钱,水煎服(先煎生地,荆芥穗后下),这个方子是治疗急慢性荨麻疹,肌肤瘙痒发红的特效方,吃上几剂,把病根挖掉。

    为什么要加一两生地黄呢?
    方解:治风要先治什么?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生地最善于养阴凉血,荆芥穗善于疏通气血,驱散风邪。这样生地能够滋养阴血不足,荆芥穗能够疏泄风邢有余。一个荆芥穗外搓方,配生地内服方,内外兼治,标本并行,其病立愈。
  • 天浩 2017/12/12 17:46:30
    六经“提纲”:一目了然诵伤寒
    实在表: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实在里(郁、结):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虚实错杂在里(偏实):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虚在里(中焦):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虚在里(全身):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虚实错杂在里(偏虚):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 天浩 2017/12/12 15:00:16
    小柴胡汤 : 处方内容是柴胡15克 半夏15克 黄芩15克 党参15克 生姜二片 大枣十枚 炙甘草10克,每付药加入六碗水使用大火来煮成二碗,成人于早晚餐前空腹时喝一碗,小孩减半,此方主要症状是病人自觉忽冷忽热,有呕心感,同时两胸肋位感觉有胀满感,这时就可以服用此方,还有要注意一点,就是女子在月经期中,如果得到任何感冒时,无论妳其它感冒症状是如何不同,请一律使用此方就可以恢复过来,千万不要去吃其它处方,如果妳同时有严重的痛经问题,妳可以在此方中自行加入茜草15克,白芍25克,而煮法与服用方法不变。
  • 天浩 2017/12/12 14:51:20
    补阴饮
    银耳10g百合10g太子参6g石斛3g莲子(去芯)10g,加少量冰糖或酸甜味重的梨2个,煲汤至银耳半化或全化,饮其汁即可!

    炒麦芽15,莲子9,怀山药15,百合9,太子参6,麦冬6,焦米30,煮1500水,全家人适宜,孩子一次50ml~100ml一天三次,大米煮水当水喝,这样滋阴效果相当好
古医门 Copyright© 2008-2021 记录学习中医的点滴,欢迎分享传阅 E-mail:tanjiaoxian@qq.com Top
建议分辨率为1024×768以上(宽屏最佳)IE9.0以上的浏览器浏览本站 Powered by 教县 粤ICP备080215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