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浩 2017/12/26 17:13:17
    阴虚火旺,内热阴虚
    这类人的舌苔又薄又黄,容易心烦,手心脚心特别热,口干,失眠,多汗,大便特别干燥 如果要医治就要喝:生地麦冬饮,材料是将芝麻和茶叶一起煲,把水喝掉,但是茶叶和芝麻要一起吃,希望味道好一点,可以加蜜糖
  • 天浩 2017/12/26 16:58:05
    四物汤 陈修园 说加上 香附炙甘草
    加减
    川芎是辛散的药物,气太亏的人不能用川芎,避免耗散真气
    大便糖泻的人不能用当归,它具有润肠通便功效,腹泻会加重
    如果出现脉迟肚子疼,不能用芍药,因为这个东西是寒性的,易导致脾胃受寒
    如果这个人胸膈发堵,那就不能吃地黄,因为它滋腻,用了就堵的更厉害了
    28天一个周期
    如果提前,有热,可以加续断,黄芩,黄连这些偏寒的药
    如果延后,有寒,可以加干姜,肉桂,附子这些偏热的药
    如果时前时后,气血虚弱,可以加黄芪,人参
  • 罗大伦 2017/12/25 10:54:48
    一个老中医,一辈子都会有那么一些效方,这些里面都是闪光的精华,我们不学习,不总结,就可惜了。
  • 罗大伦 2017/12/25 9:33:24
    不人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天才,但是努力和精神专一,的确能够制造像天才一样的人。
  • 罗大伦 2017/12/23 15:34:22
    八珍糕
  • 罗大伦 2017/12/23 15:29:49
    八珍糕里面有白扁豆,个别孩子吃了发生呕吐,我分析是白扁豆炮制不够,没有煮熟的缘故,需要煮20分钟以上。或者去掉
  • 罗大伦 2017/12/23 10:53:14
    感冒后咳嗽
  • 罗大伦 2017/12/23 10:50:07
    焦三仙(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其中山楂偏重消肉食之积,神曲偏重化痰,消金石和稻谷之积,麦芽消面食之积,再加上焦槟郎为“焦四仙”,如果有积食,去药店买点焦三仙熬水喝就可以,通常的用量是每味各10g
  • 中医普及学堂 2017/12/22 11:31:56
  • 天浩 2017/12/22 9:34:40
    小便黄时用黄柏
  • 中医普及学堂 2017/12/22 9:00:50
    老师把我们常用的三药加以总结和分析:
    痛痒三药,菖蒲,丹参,威灵仙。
    贫血三药:黄芪,当归,鸡血藤。
    痛风三药:土茯苓,炒苡仁,猫须草。
    血脂三药:制首乌,金银花,枸杞子(白芍)。
    颈三药:葛根,丹参,川芎。
    腰三药:黄芪,枸杞子,杜仲。
    胸闷三药:桔梗,枳壳,木香。
    开胃三药:木香,山楂,鸡屎藤。
    安神三药:茯神,五味子,酸枣仁。
    鼻血三药:白茅根,桑叶,黄芪。
    膝三药:川牛膝,牛大力,威灵仙。
    闭经三药:益母草,当归,川牛膝。
    肝热三药:土茯苓,板蓝根,茵陈。
    肺火三药:黄芩,鱼腥草,金荞麦。
    血热三药:生地黄,丹皮,赤芍。
    看着这些临床常用的药对,心里很感谢老师的无私奉献。
  • 中医普及学堂 2017/12/22 8:56:54
    老人尿多,可以用牛大力,巴戟天,肉苁蓉,山药煲汤或煮水睡前服用。
    因为肾主二便,肉苁蓉可以温肾助阳气化,是补肾养精血之要药,牛大力驱风除湿,补虚强筋,巴戟天可以补肾阳,山药补肾涩精,四药同用可加强肾司二便能力。
    肉苁蓉药力从客平和,为补肾阳,益精血之良药,但值得注意的是,阴虚火旺,大便泄泻者不宜服用。
  • 天浩 2017/12/21 15:28:41
    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贵人相助。生命中的贵人,不一定是最好的朋友,也不一定是朝夕相处的家人。而是有正能量有眼光的人。 他也许只给你一个全新的讯息,也许只是一个善意的指引,就可能改写了你人生的轨迹。
    天地虽大,不润无根之草;佛法虽宽,不度无缘之人。任何的机会都是从相信开始的,德行天下才能厚德载物。
  • 中医普及学堂 2017/12/21 9:57:09
    中医说,人有三宝,为精气神。调精、调形是初层面的,调气机是中层面的,调神志则是高层面的。病在精气层面,比较容易医,很多药都可用。可病在神志层面,却相当难治。能作用于神志的中药并不多,如龙骨、牡蛎、茯神、远志、菖蒲、酸枣仁等,这些中药都是老师常用、善用的。
  • 中医普及学堂 2017/12/21 9:57:04
    龙骨是在神的层面上调身体,它能镇静安神,治失眠、惊惧、癫狂;还能从气的层面上调肝气上逆,平肝潜阳,治疗各种肝火上亢、烦躁易怒、头晕目眩的疾病;还可以从精的层面上来收敛固涩,用于各种遗精、滑精、带下、崩漏、出虚汗等病症。
古医门 Copyright© 2008-2021 记录学习中医的点滴,欢迎分享传阅 E-mail:tanjiaoxian@qq.com Top
建议分辨率为1024×768以上(宽屏最佳)IE9.0以上的浏览器浏览本站 Powered by 教县 粤ICP备080215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