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浩 2018/7/27 11:22:16
    小儿脉法
    脉乱不治,气不和弦急,伤食沉缓,虚惊促急,风浮,冷沉细。《小儿药证直诀》
  • 天浩 2018/7/24 14:20:19
    药物加减

    邵老强调临床上治肝当时刻注意养肝之体,顺肝之用。运用一贯煎时,生地黄剂量须大,一般在 20 g以上,川楝子剂量须小,年轻体壮、肝郁重者用 8 g,年老体弱、肝郁轻者用 6 g。对肝肾阴虚重者,除重用生地黄外,还另加二至丸( 女贞子、旱莲草) 以加强滋养肝肾之功; 出现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等阴虚火旺者,加用知母、黄柏、地骨皮以滋阴清热退虚火; 口干较重则加大北沙参、麦冬剂量并加石斛、天花粉以滋养肺胃,生津止渴; 口苦者,加龙胆草、炒栀子以清心肝之热邪;大便难解,则生首乌、火麻仁、白术、肉苁蓉、熟大黄等随证选用; 胁肋隐疼,加杭白芍、五味子、生甘草酸收甘缓以养肝止疼; 胸胁胀满,喜太息者,加醋制柴胡、醋制香附、薄荷以疏肝解郁,醋制者,防其劫伤肝阴也; 腰膝酸软者,加杜仲、川断、怀牛膝以补肝肾、强筋骨; 眼睛干涩,视物模糊者,加菊花、密蒙花、草决明以清肝明目。对于慢性肾脏病出现肝肾阴虚证,有血尿者加白茅根、茜草以凉血止血; 有蛋白尿者,加黄芪、知母、金樱子、芡实以健脾补肾,收涩精微。

    邵老精于辨证,凡辨证为肝肾阴虚者,临床多以一贯煎为主方,再根据患者症状随症加味,所加药物必求精简,既能治疗兼症,又不与主方相悖,全方配伍严谨,故常常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 天浩 2018/7/20 0:22:06
    四物汤   陈修园  说加上  香附和炙甘草

    加减
    川芎是辛散的药物,气太亏的人不能用川芎,避免耗散真气

    大便糖泻的人不能用当归,它具有润肠通便功效,腹泻会加重

    如果出现脉迟肚子疼,不能用芍药,因为这个东西是寒性的,易导致脾胃受寒

    如果这个人胸膈发堵,那就不能吃地黄,因为它滋腻,用了就堵的更厉害了


    28天一个周期
    如果提前,有热,可以加续断,黄芩,黄连这些偏寒的药
    如果延后,有寒,可以加干姜,肉桂,附子这些偏热的药
    如果时前时后,气血虚弱,可以加黄芪,人参 
  • 天浩 2018/7/19 9:51:23
    火大的瘦人阴虚;长斑的瘦人血淤;内向的瘦子气郁;爱长疮的瘦人有湿热

    瘦人多阴虚火旺,应进补养阴滋液的食物,可选用百合、蜂蜜、苦瓜等滋阴降火的食物,不要过食辛辣及煎炸爆炒的食物。阴虚往往剩内热,因此,体弱的人易烦燥易怒,口干咽痛、故在滋养的同时,还要注意清虚火,可选食蛤蜊麦冬汤、菊花肉片粥等。

     如果出现了脸色苍白、乏力、头晕、心慌等血虚症状,则可以补血。

  • 任之堂主人 2018/7/18 16:55:43
    很多病人总认为中药无副作用,其实,如果药方不对,药性用反,病人服后会出现明显的不适反应,愚者自认为是起效反应,殊不知身体已伤。
    肝阳上亢的病人,即使血压不高,柴胡用量也要少,而且其用意为反佐,否则,肝阳更亢!!
    大气下陷的病人,纵然有嗝逆等表现,赭石、枳实、旋覆花、竹茹、沉香、枇杷叶等也均要慎用,不是因为这些药物毒性大小问题,而是药性升降的问题,也许你用枇杷叶将人治死了,自己还不知道!!
    肠道本有积寒,纵然心火亢盛,黄连、黄芩也要慎用,用时别忘了配上艾叶、茴香等!!
    药物对人体造成不适就是毒性,药物之所以称之为药,皆具有偏性,用药不辩升降沉浮,动手便错,治病不辨寒热虚实,淡竹叶也能杀人,作为医者,当慎之又慎!!
  • 任之堂主人 2018/7/18 15:17:28
    好!理不争不明!! “咳痰”和“吐痰”是两个概念。
    咳痰者,痰在肺,脾为之源头!
    吐痰者,痰在胃,肾为源头!
    这一点张锡纯的涤痰汤条文写得很好啊
  • 中医普及学堂 2018/7/17 16:33:29
    你如果讲一些暴躁的话,天麻、钩藤平肝的。
    你讲一些沮丧的话,桂枝、黄芪强心的。
    你讲一些没头没脑的话,痰迷心窍,半夏、竹茹排痰,菖蒲开窍。
    你一讲一些小气、怒气、闷气的,专挑人伤疤的话,那给你胸三药(枳壳、桔梗、木香)解郁,让胸中大气一点。
  • 任之堂主人 2018/7/16 10:41:24
    治下焦要去浊,此火麻仁、猪甲、艾叶、苦参之类药也。治中焦要活,此枳壳、桔梗、木香之类药也。治上焦要清升,此黄芪、葛根、通草之类药也。我们把治三焦的这十味药,称之为“三通汤”
  • 中医普及学堂 2018/7/14 11:51:11
    像你不会睡觉,烦躁,给你刮完痧后,用四君子加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一喝就呼呼大睡。 如果你还恶心,吃不下饭,这是胃气不降,就加木香、厚朴,不超过十味药,效果却非常好。
  • 选择中医__董洪涛 2018/7/14 10:52:31
    论口臭的中医治疗

    唐代孟棨《本事诗》记载:宋之问才气过人,武则天当政时欲求为北门学士,武则天不许,宋之问作《明河篇》以表其意,末云:“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成都卖卜人。”武则天见其诗,谓崔融曰:“吾非不知之问有才调,但以其有口过。”——盖宋之问常年患齿疾,口常臭故也。之问终身惭愤。

    此事未必属实,但口臭可用中医治疗,多可速愈。宋之问如此一位大才,何至于因口臭而升不了官,且“终身惭愤”?!

    从中医来分析,胃气通达于口腔。若胃热,郁火上攻,则易患口臭。所以说,治口臭需从胃论治。如何治呢?

    先分析其病机,之所以口臭,必有胃热,胃热郁久又伤阴,胃阴伤而胃热更旺。因此,口臭多由胃热及胃阴不足两个因素导致。分析清楚了,也就知道如何处方了。

    其方要兼顾两个思路,一则清胃热,二则养胃阴,这是治疗口臭的最佳方法。甘露饮正好符合这个思路,既能养胃阴,又兼清胃热,临床证实,此方是治疗口臭的最佳方剂。

    若口臭早期,则可直接用清胃散,清泻胃火即愈。另外,亦可用大黄黄连泻心汤。顽固者则需用甘露饮。
    平时需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少吃油腻、煎炸、烧烤、辣椒等物,以免导致胃热内郁。

    有人说,我嚼口香糖亦可治口臭。口香糖或许对口臭轻症有效,但若遇到重症,估计只能聊作安慰了。
    我常用的治疗口臭的几个处方:
    清胃散:当归10,黄连10,生地20,丹皮10,升麻10,生石膏30,三付,水煎服,日一剂。
    大黄黄连泻心汤:生大黄6,黄连6,三付,开水泡代茶饮,日服数次,不需水煎。
    甘露饮:枇杷叶25,熟地10,天门冬12,枳壳10,茵陈10,生地10,麦门冬10,石斛10,黄芩10,炙甘草6,三付,水煎服,日一剂。若见舌尖红,我常喜加黄连10克,以加强清泻心火和胃火之功。临床验证,加黄连后效果更优。
    (单位:克)

    其实,中医治病疗效甚高,小病可用中医,大病亦可用中医,若能辨证用方准确,往往可收覆杯之效。
  • 飞龙中医 2018/7/13 10:25:34
    四君子汤 人参、白术、茯苓、黄芪、山药各二钱、甘草一钱 加姜汁竹沥各一勺枣四枚 治中风半身不遂右者
  • 飞龙中医 2018/7/13 10:25:30
    六神散 四君子汤加山药、扁豆 姜枣煎,治小儿表热后,又发热者。 家有小朋友收藏哦
  • 张庆军 2018/7/12 14:06:18
    胃的保护:
    胃以喜为补。我在临床强调,特别是癌症病人,重症病人,吃饭的原则很简单,第一是必须病人喜欢吃的,第二是病人吃了不难受的。就这两条原则。有的家属要求病人喝鲜奶,吃鸡蛋,但病人很反胃,那就不能吃。有的病人爱吃水果,吃了水果肚子难受,那也不能吃。我们用药时也要充分考虑到胃的问题。比如,治疗年龄大的便秘,尽量用白术,或者火麻仁之类。用滋阴药时,尽量加上苍术。用枳壳时最好配合桔梗来调理升降。都是为了保护胃。
  • 任之堂主人 2018/7/11 23:17:39
    口疮:生蒲黄,五倍子,生甘草各10g煎汤漱口 ;甘草泻心汤;扣子七粉2g冲服日三次;面碱水漱口。
  • 天浩 2018/7/10 10:14:45
    补益注意:
    补益药易于壅中滞气,如脾胃功能较差,可适当加入理气醒脾之品,以资运化,使之补而不滞。 注意煎服法,补益药宜慢火久煎,务使药力尽出,服药时间以空腹或饭前为佳,若急证则不受此限。
古医门 Copyright© 2008-2021 记录学习中医的点滴,欢迎分享传阅 E-mail:tanjiaoxian@qq.com Top
建议分辨率为1024×768以上(宽屏最佳)IE9.0以上的浏览器浏览本站 Powered by 教县 粤ICP备080215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