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医学有其特殊性,中医有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每个人对于这套理论体系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各不相同,对中医中很多东西的理解都有差异,结合自己学习中医的过程,我想从如下五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学中医!这五个方面可概括为五个字“信、求、疑、悟、行”。信,就是信念,即学中医首先相信中医。求,就是求知,有了信,要有求知的渴望,求知的动力。疑,就是存疑,求到了知识,在对知识理解的过程中要存疑,多问几个为什么。悟,就是开悟,脑海中有了疑惑,就要想,要悟,想通了,就开悟了。行,就是身体力行,即亲身体验,在实践中验证你所悟的结果。
先看“信”信,信什么?从几个方面来讲:第一、要信中医基础理论“心主血脉,其华在面”“肝主筋,膝为筋之府”“肺主皮毛,肾主骨”这些基本的中医理论,必须要信,因为这是中医的骨架,中医的标准。如果不信这些,只相信中药能够解决一些问题,那是买椟还珠。很多西医大夫不相信中医,首先就是不相信中医基本理论,认为它是错的,认为中医水平的高低在于用药经验的积累,与这些基本理论无关。更有废医存药之说。在这里结合个人的学习心得,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这些基本理论非常有用,它就是我们进入中医之门的钥匙。举几个例子1临床上经常遇到面部长痤疮、长黄褐斑的患者,治疗时如果思路不对,效果就很差。如果想到“心主血脉,其华在面”认识到面部疾病要从心入手,把治疗的重点放在心脏的调理上,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2临床上遇到湿疹荨麻疹的患者时要首先想到“肺主皮毛”而是不把目光放在是否过敏这个问题上。立足于肺,从肺求找答案,才能治愈这些疾病3当我们遇到膝关节疼痛的病人,膝关节屈伸不利,活动受限。西医诊断为“膝关节退行性病变”往往采用注射玻璃酸钠来治疗,若你相信中医理论,相信“肾主骨,肝主筋,膝为筋之府”从肝肾入手,养阴柔筋,三五天就能解决问题4对于骨折后延迟愈合的患者,我们首先想到“肾主骨”从肾入手进行调理,而不是只想到接骨疗伤,活血化瘀。
大家可能都会说,我信啊!我不信这些中医基础理论,我就不会学中医了!临床上遇到面部长斑的病人时,很多中医认为是内分泌失调呢;遇到腿抽筋的病人时,告诉病人是缺钙所致,要求病人补钙。这些都是对中医基础理论掌握不够信心不够。只有相信了中基理论并将这些理论灵活运用于临床,才会发现中医疗效确实很好。
第二、要相信中医的疗效。
问一下有无采取中医的思维,运用中医的治疗手段治愈疾病的例子?如前年夏天一个患者找我要求打吊瓶,我问为什么?他说重感冒了,打吊瓶好得快!因为我是采用纯中医疗法,告诉患者这里不打吊瓶,并问他“你认为几天好才算快呢?”患者笑道“每次感冒打吊瓶,三天就好了”“那我一天给你治好,算不算快?”“那当然快了,中医可以吗?”“当然可以了!”我毫不犹豫的说。患者因为晚上睡觉时空调温度开的太低受寒所致。于是我采用生姜油在患者背部刮痧,沿着膀胱经刮出不少紫黑色淤点,前后也就十来分钟,患者感觉好了一大半,随后开了一付麻黄附子细辛汤。所谓的重感冒,采用中医治疗一天就好了。在随后的这几年,这位患者每次感冒,必喝中药,常常一剂就搞定,轻点的感冒,自己熬点葱姜水喝喝就没事了。建立在患者脑海中“感冒必须要打吊瓶”的思想也就消失了,代之的是如何预防感冒,感冒初期如何调理。且在患者的影响下,以前一家人都不吃中药不看中医,现在也开始看中医尝试中医疗法。
临床上经常遇到小儿饮食停滞食积发热的情况,在治病八法之泻法的指导下,采用二丑粉内服治疗食积发热,一次就好。
临床常遇到白睛溢血病,是指白睛血络破裂,血溢于白睛外膜之下,呈一片鲜红色,界限分明的眼疾,相当于西医学之结膜下出血。患者往往一觉醒来,变成兔子眼了,通过中医辨证“肝开窍于目”按照五轮学说“白睛为肺所主”白睛溢血从肝肺入手,清肝肺之火,采用桑叶三十到五十克,煎水内服,两三天就好了,而且之后,不易复发。去年秋天,全国很多地方红眼病(结膜炎)暴发流行,给这些患者切脉时,发现肺金过亢,克制肝木太过,重用桑叶清肝肺之火,同时配伍大黄黄芩泻肺,薄荷疏肝,公英清热解毒,三剂而愈,病情重的,五剂而愈。当时我自己感到双眼干涩、发痒,服用此方预防,虽然每天接触不少患者,但我并未感染发病。
针灸《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临床遇到痄腮,也就是西医虽说的流行性腮腺炎。借用“面口合谷收”针刺合谷穴,留针十五分钟,每日两次,一次见效,三天就好,快的两天就好。
学习中医,一定要相信中医的疗效。因为疗效就是你处方的信心,没有这个信心,你就无法开出自信的处方来!
第三、要相信中医的思维方式
提到中医的思维方式,谈到取象类比,天人相应,很多人常常是嗤之以鼻,认为这是荒谬的逻辑,须不知现代很多的科研成果,仿生技术,都是利用了这种思维模式,他不是落后,是人类向自然界学习的一种本能,只不过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的这种本能在逐步退化,人的取象类比思维能力在不断进减弱,培养这种思维方式,对学好中医非常重要。相信这种思维模式,并熟练运用这种思维模式,将会大大的拓宽你的思维空间,让你的思想时刻充满灵感。举个例子来看看取象类比的思维方式:竹沥是竹子经加工后提取的汁液。将鲜竹杆截成30~50厘米长,两端去节,架起后,中部用火烤,两端就会有汁液流出,汁液呈青黄色或黄棕色液汁,透明,具有焦香的气味。性味甘寒,能清心肺胃之火,有豁痰润燥、定惊之效。《丹溪心法》中描述:竹沥能滑痰。痰在膈间,使人颠狂,或健忘,或风痰,皆用竹沥,亦能养血。我们思考一下,凡植物之浆液,汁水,其性多粘稠,性滑利者少,竹沥何以能滑痰?有位老中医给我讲,观竹之形态,中空而直,从头至根,看似节节受阻,气机实属相通,就好比人之体腔,被隔膜分为胸腔、腹腔、盆腔,好似竹之三节,看似不通,其实经三焦上下贯穿,内外相连,竹之内质为竹茹,清热化痰,贯通竹之全身,借用于人,实能贯通人之三焦。竹茹非简单的化痰之品,实为清化痰热自三焦水道而出。竹沥为竹之精,其通利三焦,化三焦痰热最速。三焦与心包互为表里,凡心包受痰热所困,心神不宁者,用竹沥皆有捷效。这位老中医的一番话让我茅塞顿开,竹之一物,看似普通,实禀天地之造化,具有神奇的功效,其竹茹、竹沥、竹黄,均有通利之性,凡热痰、顽痰阻滞三焦、六腑,均可配伍使用。几月前一八十多岁的老奶奶,感冒后咳嗽咳痰,家人自购咳嗽药。治疗一周无效,患者出现胸闷不舒。于是在当地医院住院,抗生素治疗月余,病情未能缓解,出院后寻求中医治疗。患者年事已高,原本就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胆囊息肉等宿疾,每餐服用西药一大把,现在胸腹胀满,出气困难,每日咳吐大量粘稠黄痰。三焦六腑不同,大便一周未行。我建议患者服用中药治疗。但患者惧怕中药汤剂之味,加之食欲不佳,不敢服用汤剂。思虑再三后,告知家人,可以到山中伐竹,置于炉火之上,烤竹取沥,每次30ml,每日两次。因竹沥清香,清新爽口,无异味,具有清热化痰,具有通利三焦六腑之功,与病机丝丝入扣,理当有效。患者家属按照吩咐,上山伐竹,烤竹取沥。服用两天后,矢气连连,解不少粘腻大便,咳嗽胸闷大减,胃口已开,连续服用一周后,诸证平息。
相信中医的思维,就会给你开启一扇灵感的大门,让你在遇到疑难杂症的时候,有很多好的治疗思路,而不是死守教科书,按图索骥。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求”。求,就是“求知”的意思。求什么?向谁求?既然我们相信中医基础理论;相信中医的疗效;相信中医的思维方式!那我们就应该好好学习中医,在杏林中求索。将求知的欲望,建立在信心之上,我们才会有求知的动力。这个动力,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消磨大学的几年光阴。这个动力是发自内心的,对你感兴趣的东西,进行探求。在探求过程中,你会体会到无穷的乐趣,而不是枯燥和乏味。具体而言,向谁求呢?
第一、向书本求。《内经》要求习医者“上穷天纪,下及地理”孙思邈“大医精诚”更明确指出学医者当“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向书本学习,是最直接也是最方便的求知途径!
1、学好现有教材:教材上的东西,是很多老师的心血的总结,是对中医经典的总结和阐释。有的人对教材不屑一顾,认为没有经典有价值,其实教材是带你入门最好的资料。如果你将教材读透了,你的理论知识就丰富了。
2、学好经典:对于经典的理解,的确有很多差异,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但这并不能否认经典的重要性。对于经典,该背的条文一定要背,这些条文将是你在临床工作中智慧的源泉,没有他们作为支持,你会发现思维容易枯竭的,没有灵性。四大经典需要多背多记,另外我建议大家看看《道德经》《易经》和《金刚经》,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很多地方是相通的,学习好这些经典,你会发现中医越学越有味道。很多病人其身体的疾病,远远小于精神上的疾病,精神长期处于压抑状态,你解决了他身体上的疼痛,而不去解决它心灵上的创伤,疾病很快就会再次复发,当你用你的思想去开导他,让他被囚困的心灵得到释放,疾病不用药就会好很多了。而如何去开导他们,就需要我们自身先要看透很多道理,我们自己都看不透,你又如何来帮别人呢?所以在学习之余,《道德经》《易经》和《金刚经》这类书籍多看看大有好处。
第二、向老师求。我们每个成年人都有自己成熟的世界观,这是多年培养起来的。同样,对于长期从事临床工作的医生而言,他们也有一套对付疾病的办法,这套经验有的总结成为一个理论体系,有的没有总结,但运用得比较娴熟,向老师求,临床跟师,就是要学习他如何同疾病打仗,学习他的那一套作战方法,这个东西学到手了,也就算求到了,跟师跟的有价值了。
第三、向基层求。中医德根在基层,而不是在喧哗的都市。基层因为医疗条件的限制,很多病在没办法的时候,不得不采用中医疗法,这是环境逼出来的,你到农村去打听打听,每个基层老百姓都有几招应付常见疾病的办法,这些大多是他们自身的体验,是他们在自己身上试验出来的。基层的草医、乡村医生,掌握的土办法更多,也许一个疾病你搓手无策,在他那里,随便几样草药就搞定了,医院要住半个月的院,到他那里几副草药就搞定了。
但这是不是就说明他们的医术比城里大医院高呢?也不能这么说,只能说他们在某些疾病的临床实践上,很有经验。
实习的时候,有个糖尿病足的患者,住院治疗月余,未能控制病情,医院多次建议病人截止,病人是农村的,截肢之后下半辈子就没有劳动能力了,病人反复思考,拒绝截肢,最后不得已出院,回到农村,经过当地的草医治疗,一个月后伤口长好了,只在脚掌留了个小疤,这让三甲医院的医生非常吃惊,没有想到有如此好的结局。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民间常常是创造奇迹的地方。
要学好中医,最好能拜一两个地方的草医为师,或者交几个草医朋友,定期到他们那里坐坐,聊聊天,看看他们是如何看待疾病,治疗疾病的,历史上“赵学敏”就是榜样,一部《串雅》就是他向草医学习的明证。
第四、向自然求。艺术家搞创作,要下基层,体验生活。画家搞创作,也要“策杖于山林,扁舟于江湖”医生要学好中医,最好多接触大自然,我们在临床上使用的几百味药都长在大自然中,他们就是我们同疾病作战的士兵,如果你是将军,如果由你指挥打一场战役,你会在不了解下士兵的状况下盲目作战?你肯定得去了解。作为一名中医,如果你对你经常使用的药物一无所知,他们生长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他们的颜色如何?气味如何?味道如何?这些都不了解,那你如何相信这些药能帮你战胜疾病呢?
春天,万物都没有发芽的时候,当你看到柴胡已经绿叶葱葱,你自然会联想到柴胡归肝经,具有升发肝气的作用。如果你看到附子长在阴冷的地方,你自然想到它的大热之性。如果炎热的夏天,你看到西瓜长得非常旺盛,自然会想到西瓜解暑生津。如果你看到鸡血藤藤茎部多孔,你自然会想到他能够疏通经络……
前一段时间有辽宁的、上海、北京的学生到我那里学习中医,我多次给他们讲,要向大自然学习,平时要到郊区,到深山去看看,熟悉熟悉常用药物,看看它们长的是啥样?尝尝它们的味道?与你所学的知识结合起来,思考它们为什具有这样那样的功效,掌握了这些,当你在下笔开方时,这些药材的样子就会浮现在你的脑海中,你就会更有信心组织他们去同疾病作战。
第五、向生活求。中医的很多理论来源于生活,我们用心去体会生活,感受生活,很多看似复杂的中医道理,就可以轻轻松松的理解了。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寒性收引”为寒邪的特性,这句话学中基时都学过,但临床上遇到相关疾病的时候,常常想不起来,也运用得少。寒邪对人体的损害究竟有多大呢?寒性收引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呢?有年冬天,气温特低,周围邻居的水管都被冻坏了,我家厨房的水管也不例外,早上起来,发现厨房的水管被冻得严严实实的,我提来一瓶开水,慢慢的浇在冻住的水管上,几分钟后,水开始慢慢的往外流,一滴一滴的,随后是成一条细线,然后慢慢通畅起来,但却发现水管被冻破了,水不停地往外漏。没办法,只好换一节水管。于是请来了水电工,工人一边换水管,我一边同其搭讪。没想到上冻如此厉害,好生生的水管都给冻裂了。这算啥,很多施工工地,因为没考虑到热胀冷缩,有些工程建筑可以被冻得坏,这个问题不考虑好,甚至桥梁都可以被冻断……修理好水管,送走管道修理工,我开始思考同工人的聊天内容,国家每年因寒冷造成的损失都不少,寒邪既然对大自然有如此大的破坏力,那么对于我们人体有多大的破坏力呢?管道被冻破,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就是因为“寒性收引”所致。寒性收引,这是寒邪的特点。“寒则气收”寒邪侵袭人体,可使气机收敛,腠理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如寒邪袭表,毛窍腠理闭塞,卫阳被郁不得宣泄,可见恶寒发热,无汗;寒客血脉,则气血凝滞,血脉挛缩,可见头身疼痛;寒客经络关节,经脉拘急收引,则可见肢体屈伸不利或厥冷不仁。
在自然界中,寒性收引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即横向收引和纵向收引。“横向收引”就好比水管收缩变细了一样!人体寒邪偏重,经脉也会收引变细,影响气血的运行,出现局部经脉气血不通,出现疼痛的表现,即所谓的不通则痛,这个很好理解。“纵向收引”好比一段钢材,受冻后变短了一样!人体的经脉、筋骨、肌肉等,受到寒邪的侵犯,也会收缩变短,如上面所说的“寒客经络关节,经脉拘急收引,则可见肢体屈伸不利。
临床上常常遇到病人说“医生啊,我这背部肌肉收缩,发凉,感到很不舒服”!这其实就是寒邪收引的结果,治疗时“寒者热之”就能解决问题。
将中医理论与生活结合起来,向生活学习,这样对中医理论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想通了这些基本理论,将它们与临床结合起来,就能够指导临床工作了。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疑”。疑,就是疑惑的意思,学习中医要学会“存疑” ,也就是说,脑海中永远要有疑惑。为什么“湿性趋下”?为什么“湿阻气机”?为什么“湿性重浊”?在“求”的过程中,要多问一些为什么?有许多问题教科书上没有答案,这就要求我们多思考,多想。当你的脑海中有很多疑惑的时候,你就会想方设法寻找答案,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你会继续求,求到更多的知识。在我们年幼的时候,总有很多稀奇古怪的疑问,这些疑问常常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当我们长大以后,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喜欢用自己的眼光来看待身边的世界,于是我们的疑惑越来越少。疑惑少,不代表我们长大了,成熟了,代表我们老了!学习中医的过程,就好比我们成长的过程,学习过程中应该有很多疑惑,如果没有疑惑,就说明你没有深入思考,没有进入角色,疑惑会促进我们学习,疑惑会帮助我们成长。如果一个问题想不明白,查找资料也没有满意结果,那就将这个问题放到天地之间,放到大自然中来寻找答案。举个例子来说明“存疑”的妙处。
在学习《内经》时侯,对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解,我一直很困惑,为什么夏天炎热,需要养阳,秋冬寒凉,却需要养阴,这里的养是什么意思?看了很多资料,从历代大家到各门各派,有很多解释方式,如何来理解这句话,并将其指导于临床呢。
我一直心存疑惑。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找到了答案。在老家的屋后山有一个很大的山洞,当地老人们都称之为“鸡蛋洞”,为什么称为“鸡蛋洞”呢?据说我很小的时候,因为夏天天气炎热,当时没有冰箱,镇上收购的鸡蛋过不了夏天,容易变质,无法保存,后来他们发现夏天山洞里很冷,于是,修了一条山路,直通山洞,在洞内放了很多大缸,专门为鸡蛋过夏天准备,后来大家都称山洞为“鸡蛋洞”。大学期间有年放暑假,我去山洞玩,虽然山洞外面天气炎热,气温三十多度,但只要进入山洞,立即感到凉簌簌的。洞很深,站在洞中回头望,可以看到洞口的丝丝缕缕雾气。洞顶水汽凝结成水珠,不时滴答滴答的向下滴,地面显得非常潮湿。小时候经常到山洞玩,也知道山洞冬暖夏凉,但从来没在意,学了《内经》知道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后,再切身体会山洞冬暖夏凉,我立即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脑海中长久的疑惑,立即得到了满意的答案。夏天虽然天气炎热,但山洞内很冷,里面很潮湿;冬天虽然大雪纷纷,但山洞内很热燥。我们人体呢?借用“天人相应”你就会发现,我们的身体和山洞一样,夏天我们人体阳气充斥于体表,体内阳气缺乏,也是很潮湿、很阴冷。冬天人体阳气潜伏于体内,容易消耗阴液,所以人就感到很干燥。
既然春夏养阳,为什么夏天人们爱吃冰糕,而且吃后感到很舒服呢,吃寒凉的食物是否与春夏养阳相违背呢?太阳就好似人体的心脏,大气就好似我们的肺,而土地就好似人的脾胃,土地之下就好似我们的肾脏。夏天地面以上空气炎热,而山洞内却非常阴冷,类比如我们的身体,春夏我们心肺阳气旺盛,而脾肾阳气却亏虚。春夏养阳,养的不是心肺之阳,而是脾肾之阳,秋冬养阴,养的是五脏之阴。没有游玩过山洞的朋友,你们可以试试井水,井水也是冬暖夏凉啊!
明白了这个道理,再看看临床上风湿病的患者,春天夏天发病率较高,还有胃肠道疾病夏天发病率也很高,而治疗这些疾病的时候,就需要用温性的药,每年春夏两季,我用附子、乌头上百公斤,而秋冬两季,虽然天气寒冷,但大多数患者体内阴份亏虚,试用附子的机会就少多了,总用量还没有春夏两季的三分之一。
学习中医需要存疑,脑海中永远要有疑惑,当有一天这些疑惑突然被你解开之后,你会体会到开悟时的快乐,往往一个结打开之后,后面一连串的疑惑都得到了解决。由“存疑”到“开悟”是一件令人非常兴奋地事情!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悟”悟,就是想,用心去想,去体会。当我们脑海中的疑惑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就会去想,去思考,去感受。学习中医必须要经历“悟”这个阶段,很多东西悟透了,在临床上运用就会得心应手,想不通,就只会邯郸学步。多悟,开悟!可以帮助我们攻克很多疑难杂症。为了说明这个道理,我们举个例子:临床上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患者,清晨5-6点左右出现腰痛,疼痛难忍,无法继续入睡,起床后稍活动即可缓解,每天如此。以前治这类疾病时,通常按照“通则不痛”的指导思想,采用“补肾强腰,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办法,有的有效,有的没效,有效的患者,过不几天又复发了,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一次的感悟,让我彻底想通了这个疾病的病机以及治疗思路。那年冬天的一个早上,洗完脸后,我习惯性地将毛巾挂在阳台上。晚上再用时,发现毛巾上半部分已经干了,下半部分仍然是湿的,而且下端居然还结了冰!我拿着毛巾沉思了很久!妻子说“还不快点洗脸,在想啥?”是的!看着这一半干一半湿的毛巾,我当时的确想了很多,也明白了一些病的病机,同时也想通了治疗方案…毛巾湿透后挂起来,水自然而然向下流,上半部分先干了,下半部反而更湿,加上天气冷的原因,时间长点,下半部分就会慢慢结冰了…这不正是我们中医里面的“湿性趋下”?作为一名中医“湿性趋下”这句话,我们记得熟,临证时常常容易忘记!
常有病人说“医生啊!我每天上楼时两腿好像灌了铅,沉重无比,这是咋回事啊?”听到这样的主诉,西医大夫往往会考虑是不是存在电解质平衡紊乱?会不会是脑血管意外?有没有神经病变?常常开出一大堆检查来,而结果多半没有什么问题。刚临床的中医大夫,往往一头雾水,一片茫然,认为是什么疑难杂症,不知从哪里辨证入手。其实,只要想到“湿性趋下”,这种症状就不难理解了。人体就像这毛巾一样,白天站立时间多,按湿性趋下的特点,水湿自然下移于腿部,所以下肢的湿邪就会偏重。“湿性重浊”,当人体内湿邪稍重,就会感觉双腿很累,湿邪严重时自然感觉 “两腿好像灌了铅,沉重无比"
我们再进一步思考:为什么毛巾只有在冬天才会出现下端结冰的情况呢?当外界气温较高时,水湿也会下移,但因为温度高,水分会很快蒸发,毛巾会干燥,不会出现前面的情况。同样的道理,在人体如果肾火旺,不亏虚,或亏虚不严重,则下半身湿邪会被肾阳蒸腾,化为气而上升,在人体进行循环;如果肾阳虚衰时,就好比冬天挂湿毛巾一样,湿邪不能及时被蒸腾化气,盘踞下焦,患者就会感到双腿沉重!
回到最初的案例,患者为什么后半夜慢慢开始出现腰痛、背痛,有时甚至会痛醒,起床后活动活动,疼痛就好了呢?其实仍然可以用“湿性趋下”来解释,夜晚卧床休息,处于人体最下端的,应该是与床面接触的部位。湿邪由双下肢向接触床面的部位转移,自然会是与床接触的部位不舒服啊!看到“湿毛巾”,想到“湿性趋下”,想到“正气不足”,想到“脾肾阳虚”…想通了这些再来治疗这类疾病,就很轻松了!“湿性趋下”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范某,女40岁,自觉双下肢沉重1周。以上午病情轻,下午较重,每晚下班回家,上楼梯时双腿如同灌了铅,沉重异常,休息一晚后病情减轻,不伴双下肢水肿。就诊时病舌根白厚,右尺沉迟,左尺部沉滑。我就把湿毛巾的感悟讲给患者听,并按照病机,开出药方:乌附片20克炒白术20克茯苓30克干姜20克黑豆30克甘草10克水煎服。服用两天后,双腿的沉重明显消失,继服三天巩固疗效,平时间断性服桂附地黄丸未再发病。
再看一个案例:网上有个病号找到我,将腰痛的资料发给我看,希望我能帮助解决多年的痛苦。其实病情和前面的案例一样,就是早上腰会痛醒,起床后活动活动就好了,每天如此,几年来不得不每天早上4、5点起床,最近发现疼痛时间提前了,在当地多家医院治疗无效,不得已进行网络求诊。看完病人上千字的求助信,我实在不忍心让其继续痛苦下去,由于网络会诊收集资料不全,只好推荐最安全的办法,于是我开如下处方:壮腰健肾丸一瓶黑豆半斤要求患者每晚用黑豆50克煎水后送服20粒壮腰健肾丸,每天只用药一次。第二天患者急切的给我留言,昨晚服药后,早上腰不痛了,一觉睡到早上7点,感觉太棒了!我建议他继续服用五天。五天后留言告之,清晨腰痛好了,这几天没有再出现过了。患者感慨道:患了几年病,花费了几千上万没解决的问题,没想到就这么几块钱给解决了……看似很神奇的效果,其实主要是了解了疾病的病机所在—湿性趋下,从这个角度入手,这类疾病都是很容易解决的。
学会感悟生活,感悟医学理论,你会发现学习中医是一件非常快乐的工作!
我们再来谈一个感悟“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这句话源自清朝李用粹的《证治汇补:痰证》。临床上对于那些长期咳嗽,咳吐粘痰的患者,我们在治疗时很容易想到从脾入手,调理脾脏;有些患者不咳嗽,但睡觉经常打呼噜,形体肥胖,我们也容易想到胖人多痰湿,考虑患者体内有痰,通过调理脾脏来治疗。上面这些都是以痰测脾,知道了体内存在痰邪,来推测脾脏的状态,然后通过治脾来治痰,这很容易理解,也很好运用,“脾为生痰之源”,有痰治脾,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如果患者表现的主要是脾虚,我们是否想到“脾为生痰之源”呢?有一浙江患者,20岁,男,长期身体消瘦,溏便,齿痕舌,在当地治疗多年,每次就诊医生都告知脾虚,服用健脾的药物无数,连续服用一段时间后,食欲好转,舌苔好转,但过不了多久,依然恢复到未服药前的状态,去年不远千里,从浙江义乌来到湖北十堰来就诊。观其形,切其脉,患者脾虚无疑,翻看以前处方,多以健脾为主,有的配以补益气血,有的配以温补肾阳,方都没错,但为什么不能治愈此疾呢?脾虚身体消瘦的病人很多,有几岁的,也有十几岁的,也有二三十岁的,也有四五十岁的,可以说每个年龄段都有这样的患者,脾虚,肠道吸收差,便溏,头昏,乏力,长期伴随着他们。患者从几岁开始就脾虚,一直脾虚到四五十岁,,服用调脾的药可真是不少,为什么呢?这里面其实有一个“痰”的问题,脾既然为生痰之源,当脾虚运化失司之后,食物精微在人体的运化就会失常,就会转变成痰,脾被湿困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脾被痰所困,被顽痰所困。也就是说长期脾虚的病人,健脾的同时,要考虑痰湿为患,解除痰邪对脾脏的影响,才能从根本上彻底治愈脾虚。这个义乌的患者,在健脾利湿、补养气血的同时,我配以海浮石这味药,患者服用十天后,舌苔恢复正常,食量大增,一月后电话随访,体重增加不少,未再出现齿痕舌,大便也很规律,不再溏便。化痰的药物很多啊!为什么选用海浮石这味药呢?虽然患者只有20来岁,但脾虚的病史有十余年,这十余年来,体内的痰湿一直存在,病史较长,可谓“顽痰”能化顽痰的药物可就不多了。海浮石具有“化老痰”“软坚散结”的作用,所以我习惯选用此药“脾为生痰之源!”
通过前面的讲述,这句话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如果我们站在痰的角度,治疗痰证,这句话提醒我们,要注意调脾。如果我们站在脾的角度,治疗脾虚,这句话提醒我们,要重视逐痰。这就是我学习中医,感悟中医的方法,通过这样的思考方式,帮我解决了许多疑难杂症,通过解决这些难题,让我更加对中医充满了信心。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行”。行,就是实践的意思。
前面谈了信、求、疑、悟,中医的学习,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一个“行”上。只有通过实践,切身体会中医的疗效,才会进一步“信”。
很多同学也许会说,我现在是学生,根本没有实践的机会,即使以后工作了,短期内也很难被患者认同。是的,中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一直到今天,许多人看中医还习惯性地要找老中医?为什么呢?因为在大家的心目中,老中医等于经验丰富。
那么作为年轻的中医,是否就没有实践的机会呢?不是这样的。这里,我想同大家一起分享一个感悟!读大学的时候,有段时间喜欢玩台球。时常在周末,邀上几个朋友,跑到.台球场,痛痛快快的玩一下午,不玩出胜负,总不甘心。玩台球,除了角度、力度的考虑外,还有很多技巧在里面,玩伴中有个同学玩得很好,每次与他对局,总是输两三个球,有一次玩到天黑,大家一起吃夜宵,让他谈谈玩台球的经验,这位高手说了一句:“珍惜你手中的每一次出杆!”大家被他的话吸引住了,于是请他继续说下去。他继续说“很多时候,球的角度不好,的确很难打进去,这个时候,人就会有些心浮气躁,随便出上一杆,进不进算了,等下一次机会再说。其实这样是不对的,打不进的时候,也有打不进的打法,可以控制住白球,给对手制造困难,也可以慢慢运球,将难打的球运到好进洞的地方。如果看到球不好进,管它三七二十一,就使劲戳上一杆,这样只能给对手制造更多的机会…”“珍惜你手中的每一次出杆!”多年后这位朋友的话,仍然记忆犹新。
人生,如同一场台球赛,有很多次出杆的机会,机会好的时候,轻轻一送,一个漂亮的进球。机会不好时候,就看你如何去面对。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可能最初,我们的机会不多,但并不等于没有机会。首先,我们自己会生病。其实人体的每一次生病,都是对身体的一次考验,生病不是坏事,对于学医的我们而言,它就是一次亲身实践的机会。
记得三年前,有一次我连续熬了几夜,早上起床后,感到精力不支,眼睛模糊,总感到有眼屎,但用手擦时,却又没有。肝开窍于目,这种不舒服的感觉,让我立即想到熬夜伤肝,于是用枸杞子一小把,加菊花七八朵,开水泡后当茶饮,边饮边感到眼睛舒服了,真可谓立竿见影。后来每当病人描述眼睛不舒服的时候,我就习惯的问上一句“是不是总感觉有眼屎,用手擦时却又没有啊?”很多病人就会点头称是,于是在下药时,就习惯用上菊花配杞子,疗效自然很好。
记得有一年夏天,天气潮湿,又连着吃了几天的面食,大便时感觉很不爽,不是便秘,解不出来,也不是拉不干净,而是感觉大便好像粘在肠壁上一样,解大便时很费力,擦时很费纸,这是典型的肠道湿热所致。我用苦参、茯苓配少许艾叶,煎水服用后,很快就好了,但那种大便粘肠的感觉却是终身难忘。
后来遇到肠道不好的病人,切脉时发现肠道有湿热,但问病人大便如何时,他们常常回答还好,再继续询问大便是否发粘,擦的时候是否费纸,患者常常点头称是。在很多病人的思维中,大便不干结不拉肚子,就属正常,他们从不认为大便发粘是异常情况。如果不是自身体验,我可能会接受问诊结果,认为患者大便正常,排除肠道湿热的情况,这样就容易贻误病情,错失治疗机会。
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要珍惜自己每一次生病机会,细心体会疾病的表现,充分理解其中的病机,并尝试使用中医治疗,感受治疗过程中疾病变化,及时做出适当的调整,有了这些亲身体验,对中医的理解才会更加深刻。其次是我们要珍惜每一次接触患者的机会,珍惜问诊的机会,珍惜切脉的机会,珍惜辨证以及处方的机会。当我最初开始开药房时,患者非常少,每天只有十几个人过来买药,基本没有专门过来看病抓药的。我要求自己:凡是进店买药的,都得让病人服药后有效!对每一个哪怕只是买感冒药物的患者,我也认真地望闻问切。虽然看上去很麻烦,但是这样做,使我得到了很多机会,不光提高了我的技术,也增加了患者对我的信任。
最后,经验是靠总结和思考得来的。若不去实践,不去思考,又不擅于总结,哪怕活到一百岁,可能也没有一点经验,更谈不上成为一个好中医。就好比打台球一样“珍惜你手中的每一次出杆!”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医术一定会不断提升,成为一个合格中医,进而成为一个优秀中医。
最后我想同大家交流:什么是理想?
而当有一天你做了什么之后,未必这件事情也真的就是你的理想。而其实理想是有一天你做了这件事情之后,你开始重新定义你的人生,也愿意你为了这件事情你去受苦、你去受累、你去受委屈、你去受质疑、你去受诽谤,你还愿意坚持,那你才有资格说那件事情才是你的理想.....
我们每个人都是特比特别偶然才能够来到这个世界,那既然来了,你就得做点什么吧?你要找一个理由,一个更有价值存在的理由,其实那才是理想。如果你将学习中医,作为你人生的理想,我相信,你已经找到了学习的办法!路漫漫其修远兮,中医之路崎岖而又漫长,让我们永远保留一颗求知的心,在中医之路上探索、前进。
任之堂日记
鼻息肉四药:乌梅三十克灵仙十五克薏仁三十克僵虫十克。息肉大都是人身体的死肌恶肉,属于瘀痰互结。乌梅去死肌蚀恶肉为主药,皮肤表面有恶肉单用乌梅外敷也可把它腐蚀干净1咽喉声带息肉合元参甘桔梗汤2胃部息肉加平胃散3肠道息肉加通肠四药或六药(火麻仁猪甲苦参艾叶金荞麦红藤)4胆道息肉配合四逆散加香附郁金5子宫息肉用紫石英小茴香6息肉恶变加癌瘤四药:灵芝扣子七蚤休沉香穿破石。
贯众善治子宫炎症(白带黄臭并治头风头痛)对妇科出血疼痛有效《神农本草经》谓贯众杀三虫。
扁平疣治法1心肾阳虚用附子龙牡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黄芪苍术薏仁火麻仁猪甲。所有的病毒都是阴邪,用阳气才能化掉2用雄黄和艾叶做成艾条点燃后直接熏扁平疣3用三十个土鸡蛋泡在一坛醋里连续泡七天然后一天吃一个,连吃一月4薏仁煮粥服5木贼香附水煎用药液涂洗6烧灼法7硇砂外搽8麻黄附子细辛汤。
每一样术都是有局限的,而道则是无穷的。德的高度,最终会决定道的高度。治心用桂枝汤加红参红景天,桂枝汤能令心阳布散于头面。
圣人之心若珠在渊,常人之心若瓢在水。
白睛溢血用桑叶五十克水煎服。穿破石有强悍的穿透力,能祛风湿壮筋骨治跌打破血通经,去陈年瘀积结石,善走肝经,对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胆结石有较高疗效。
宣发阳气治尿床:麻黄配石菖鐠再加补肾固精药:栀子豆豉木香通草益智仁桑螵硝内金金樱子杜仲红参麻黄菖蒲。单味蜂房冲服治遗尿。
人生唯有恒是第一美德。小孩晚上哭闹是食积:鸡矢藤竹叶水煎服。灯心草配黄金水煎服治小儿夜晚哭闹。银翘片与丹参片治风湿疙瘩皮肤瘙痒。
血竭粉配大宝消癍痕。血碣是治疗颈椎病良药。
清朝刘开:非尽百家之美,不能成一家之奇。非取法至高之境,不能开独造之域。
游医之祖方:黄鹤丹(香附黄连)与青囊丸(香附乌药)包治百病。男用黄鹤丹,女用青囊丸。
要善于从生活中领悟医道,医道不尽在故纸堆中,学问并非尽在名家论著。
尿频用升阳除湿法,选补中益气汤加巴戟天益智仁海螵硝小茴香冬瓜子。
男人话多容易得疝气尿频;女人话多容易白带多流汗多。
通过脉象可以看到一个人的过去,也可以知道一个人的未来,脉象是一个人生命的轨迹,气血的搏动蕴含着一个人所有的精神。脉法不是简单指上的感官,而是心灵的领悟。生穷于象脉,大千内涵寸口内初揭,春花秋月,夏葛冬棉,携同琉璃人体之乐而自快矣。
紫苏去肉毒:半夏泻心汤加苏梗。足底出汗用牡蛎灯心草专治心经发热汗水外冒。
灰指甲:白醋一斤独头大蒜三两把大蒜拍碎泡醋中一周,倒出来涂十克治癣疾或灰指甲都好转。
小孩不爱吃饭而喜欢吃零食用开胃汤:木香山楂鸡矢藤。
白癜风四药:旱莲草制首乌乌梅补骨脂。合血府逐瘀汤。
咳嗽用桂枝汤加木香枳壳桔梗。
女人经水不调皆是气逆,妇人心烦潮热都是郁生。
眼胀眼睛痒用蒲公英白蒺藜清肝火散肝经风热。
为学之道,如逆水撑舟,任何时候都不要放松,而是要思考更大的问题。不是怎么去学中医,而是如何把人生和中医融在一起。善中医的人不一定有祖传,也不一定很博学,当他们把中医当成了人生,把人生当成了中医,那就没有什么困难能挡住他们了。
乳腺增生用橘叶泡茶饮用。
中医治病用的是智慧,用药治病则不叫中医了。用智慧的话,天地间万物皆可以入药,就算是雨后湖光山色也可用于治病。
任之堂常用三方1黄连温胆汤治思虑过度,把上越的脉象往下收2加强版逍遥散治好生闷气,把中焦郁堵的关脉打通3针对饮食过量肠道有积滞用通肠六药或八药:火麻仁猪甲艾叶苦参鸡矢藤红藤扣子七金荞麦。
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容易大汗,可加收敛的龙牡就好些或用些杏仁通草把肺敛敛,把气降降,就不会一味地发散,耗伤正气。
六和汤法:六和汤法妙无穷,前后随和左右通,升降上下是奥妙,调和阴阳百病终。
呃逆用蜂蜜缓缓吞咽下去效好,甘能缓急,呃逆乃是一种气急状态,蜂蜜乃甘缓柔和之物。
胃炎散方:黄连黄芩干姜砂仁金果榄代赭石元胡枳实白及海螵硝浙贝母苍术。
抑郁症汤又治神经衰弱:百合生地栀子豆豉菖鐠远志郁金合欢皮酸枣仁夏枯草柴胡牡蛎。
五香丸救人无数:香附五灵脂黑白丑治疗慢性胃肠炎有效。
甘草能调和诸药;泡药酒时用大枣来调和。
血热鼻衄方:茅根一两生地六钱当归三钱白芍栀子香附各三钱木通二钱炒荆芥二钱辛侇钱半。血余炭用童便冲服治吐血。
湿热下注尿血用八正散加土茯苓金银花牛膝茜草。膏淋用补中益气汤运化脾湿,升提阳气,又配合吞服肾气丸温养元阳充裕精液,嘱服一周。
小便不利而痛用当归贝母苦参丸改汤加桔梗白蔻仁鸡矢藤,是以桔梗白蔻仁开提肺窍,苦参鸡苏散入膀胱清热利水,当归滋血以补不足。
湿热瘀滞经血不畅用八味带下汤:当归川芎木通陈皮土茯苓大黄茯苓,后加桃红香附麦冬巩固。
妇人阴缩,受寒所致用当归四逆汤加吴朱萸生姜汤。
产后癃闭由于寒凝瘀阻膀胱气化失宣以致小便不通用桂香琥珀散:肉桂沉香各三克琥珀六克研末冲服,一天三次。
不孕由于瘀积者可用琥珀散化裁以行气化瘀:三棱莪朮当归赤芍丹皮乌药元胡香附牛膝。如患盆腔结核体质较实写可以酌用此方,再如输卵管不通也可采用本方。
蒲松龄:智者未必仁,而仁者则必智。善用心苦则机关出也。
胡夫兰德:一切对人不利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的就是不好的情绪。
咸腊肉止腹泻。又姜汁肉酱治疗慢性肠炎:生姜半斤捣汁,精猪肉三两加少许盐,剁碎相拌,烧熟后分数餐吃完。
中医必须由博返约。景岳曰1痰饮为患者,必有所来,求所以来,方为至治2凡施治之要,必须精一不杂,斯为至善。必须先探病本,然后用药,若见有未的,宁为少待,再加详察。既得其要,但用一味二味便可拔之。即或深固,则五六味七八味亦多矣。然虽用之七八味亦不过帮助之,导引之,而其意则一也,方为高手。
内经1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2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
李中梓:至实有羸状,误补益疾;至虚有盛候,反泻含冤。
姜春华治愈痹症汤又治坐骨神经痛:重用熟地六十克威灵仙九克蚕砂秦艽稀苋草五加皮各十五克乌蛇六克牛膝独活各十克。
大凡读书,一方面收益于其中的知识,亦常被其中的力量所感染,所谓读其风骨,仰其精神。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读书必悟两面,临证庶免执一。读书不用格致(格物致知)功夫者,必非善读书者也。
杂合之病,不妨以杂合之药治之,必欲执古方以合今病,未免胶柱刻舟。是病不以规矩以为患,医第循规矩以为治矣,奚可哉?医必从几经阅历,乃有定见于平时,始有定识于俄顷。
频繁遗精夜卧不安当益气阴清心火,用生脉散合导赤散加茯神莲子心远志石菖鐠。诗曰“梦遗之病全属心,相火一动走精金;不信无梦而遗者,念头将动精先沉”
肺结核经验方:沙参山药黄精麦冬百合黄芩丹参夏枯草十大功劳叶桑叶川贝。
薏仁附子败酱散治久泻。
俞根初苏羌达表汤治疗寒湿感冒:苏叶防风杏仁羌活白芷橘红茯苓皮生姜。
癫狂梦醒汤治疗夜里咬牙症。
补络补管汤治疗咳血吐血久不愈:生龙牡山萸肉各三十克三七六克。蒲辅周用生龙牡三七内金白及百部研末冲服治疗肺结核咯血吐血空洞。
徐灵胎:诊病决死生者,不视病之轻重,而视元气之存亡,则百无一失。天下之病千续万端,而我之治法亦千变万化,全在平时于极险之处参悟通彻而后能临事不眩。
夏度衡肝胃百合汤(百合乌药柴胡甘草郁金川練子黄芩丹参)治疗胃痛肝胃不和伴有热象者。
麻杏石甘汤剂加蜂房从肺出发治疗遗尿。
朱良春治疗糖尿病验方:石斛何首乌黄精黄芪山药乌梅枸杞丹参桃仁仙灵皮金樱子。
黄狗肾方治疗阳痿不育:黄狗肾枸杞子当归肉苁蓉锁阳菟丝子复盆子生姜。
鹿角片行血消肿益肾可治疮疡肿毒瘀血作痛,虚劳内伤腰脊疼痛。《名医别录》:除小腹血急痛腰脊痛折伤恶月益气。《本草纲目》:鹿角生用则散热行血,消肿辟邪;熟用益肾补虚,强精活血,炼霜熬膏则专于滋补矣。
助孕蛋:当归艾叶红花各六克家养鸡蛋三枚。先将前三味药加家酒煎成一大碗,每只鸡蛋用粗针钻七个小孔,然后将三只鸡蛋放入所煎成一大碗药液中,将鸡蛋煮熟后吃鸡蛋。一般取月经干净后第四天一次服用。若当月未怀孕,可在后两个月照服用一次。
高效助孕方:党参山药熟地菟丝子各二十克枸杞子十二克白芍当归各十五克复盆子香附白术各十克,肾阴虚加二至丸首乌山萸肉;肾阳虚加仙灵皮仙茅附子肉桂鹿角巴戟天;肝郁气滞加柴胡郁金合欢皮路路通橘子核;肝郁化火酌加丹皮栀子夏枯草;气滞血瘀酌加桃仁红花三棱莪朮三七蒲黄;脾虚湿盛加茯苓薏仁苍术车前子。
肝郁血瘀不孕者用逍遥丸:柴胡当归白芍白术青皮川芎茯苓郁金香附丹参,兼肾虚加菟丝子复盆子车前草枸杞子五味子,兼痰湿加陈皮半夏苍术南星,兼血瘀加桃仁牛膝坤草。月经干净第四天服药,连续七天,至下次月经周期如法再服。
穿山龙味苦微寒,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清肺化痰之功。治热痹效好,用量三十克至六十克。
跌扑损伤肿痛外敷法:大黄栀子红花地榆研末鸡蛋清调涂患处。
芍药甘草汤加木瓜治疗腿抽筋。
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清·吴尚: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服药矣!清禾绿草,可以养目。
苏梗苏叶重用可以解鱼蟹毒肉毒。
象马钱子大毒之药必有大用,白糖水可以解马钱子中毒。
疾病以减食为汤药;养生以少食为第一。
小儿单纯性心肌炎发热用单味黄芪一百克水煎服,大量黄芪可以发汗退热。
浮小麦重用至一百克治疗前列腺增生小便无力。
一味胡颓叶子研末冲服治疗哮喘。
土生万物。脾土主四肢,各类肿瘤癌症结块,都是身体多余的赘肉,为脾土所管,是土气壅滞不能流通的产物。
《神农本草经》经常会这样形容良好药物的功效即“轻身耐劳延年”这六个字是中医最高标准,既是治病的标准更是养生的标准。
膝关节积水用膝四药:薏仁牛膝木瓜甘草。
一般暖下元,男用阳起石,女用紫石英。
重用元胡四十克以上治疗失眠。
刷牙出血是阳明胃热用竹茹煎服,旱莲草治疗阴虚牙龈出血。
长期用泻火药导致心脉受损,可用桂枝汤温补。
一个真正虚寒得厉害的人单用附子干姜不能彻底把他的阳气暖起来,要用红参才能暖气来(补气)。很多人虚火旺需用参附加龙牡,就能镇住了。
老师用升清降浊的机理治病,人体清气往上升,浊气往下降,是健康的自然本性,用草药升清降浊,就是恢复人的自然健康本性。
腰椎间盘吐出用五色汤:红参白术黄芪青风藤黑豆。
女性要怀孕就要像大地一样,性格温顺,才能长养万物,这叫厚德载物,如果经常生气,子宫都出于绷紧状态,怎么能让种子发芽呢?
《论语》称赞一个人要“温良恭俭让”这几个字就是长养万物啊,这五个字其实就是坤卦就是大地之母,就是生化之源。
逍遥散加枳壳桔梗木香叫加强版逍遥散,再加栀子丹皮豆豉叫超加强版逍遥散,不单治肝脉弦硬,还治肝郁化火上冲鱼际烦躁不得眠。
通窍活血汤:通窍全凭好麝香,桃仁大枣与葱姜,川芎黄酒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麝香昂贵可用苍耳子辛侇白芷通草代替。本方治各类空窍病变有奇功1眼胀热加枸杞菊花川練子胆草2耳鸣耳聋加香附郁金柴胡3鼻塞不通加苍耳子辛侇通草4舌苔厚腻味觉失常加猪甲鸡矢藤5头痛加大葱。
风湿药酒方:灵芝天麻蜈蚣黄芪红参乌蛇虎杖红花鹿茸木瓜远志枸杞子。
但愿世人皆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
有人识得千里光,全家一世不生疮。千里光苦寒清热解毒力强,也是外科圣药治疗疮毒脓肿。煎水外洗治冻疮。
耳三药:香附川芎柴胡;鼻三药:苍耳子辛侇通草;胸三药:枳壳桔梗木香调胸中大气;胃三药:芦根竹茹葛根;肾三药:龙骨牡蛎磁石纳气下坠镇。
血虚风燥用神应真丹:四物汤加天麻羌活菟丝子木瓜首乌。
李时珍称上好的艾叶“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合。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寿康,其功亦大矣”艾叶配合苦参清肠道湿热,艾叶配合香附暖子宫,艾叶配合黄连治失眠血管垢积。
小柴胡汤是调小儿少阳体质的良方加木香理气滞,山楂化食,鸡矢藤消积,对小儿食积咳嗽皆效。
高血压偏方:穿破石丹参稀苋草专治血瘀性高血压。
胃寒反酸口多清水用丁香粉冲服,丁香快脾胃止吐泻。
睾丸痛用金铃子散加橘子核荔枝核龙元肉核川練子五核。
大道至简,中医更是化繁为简。只要抓住主干,再复杂的疾病都好办。
健忘,血少忧郁而成。
虚劳病非三五年而成,故养起来起码也要三五年。里虚元鉴:此三年间,起于色者节欲,起于气者慎怒,起于文艺者抛书,起于劳倦者安逸,起于忧思者遣怀,起于悲观者达观,如是方得除根。一般病人吐酸只要在辨证当基础上加上金钱草或败酱草蒲公英就可以收到良好效果。
一味冰片治胃胀神效。往往在陈皮木香等药管不住时一用上冰片就马上不胀了。单方治胃胀:枳壳枳实通草冰片。
治疗闪腰岔气小茴香不可少。
治疗肠癌必用红藤能解毒止痛。伤科用红藤修复经络,治疗腰痛可以泡酒服用。
眼痒外洗方:荆芥防风薄荷蝉衣海风藤青风藤忍冬藤鸡血藤,洗澡也可洗眼。别人治疗眼睛专挑灯火,我专添灯油。白蒺藜蒲公英治眼睛涩痒视物模糊。
风湿痹痛药酒方:桃仁三十克红花透骨草小伸筋草各十五克松五十克节冰片十五克泡入一斤半酒十天后可用,又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可作为外用按摩。
黄精可代人参。
三道汤法如大江,通肠仲景桂枝汤,火麻猪甲排肠浊,泽泻薏仁泻水良,三道既通三浊去,此是三道通治方。注:通水道用薏仁泽泻,通脉道用红景天银杏叶,通肠道用火麻仁猪甲。三浊:浊气浊水宿便。
癌瘤肿块,甚至疑难杂病病人,许多都表现出一派秋冬肃杀之气,所谓枯木逢春可吐新芽,用风药就是把身体那股生机给醒过来。如同春风又绿江南岸,又如同春阳融雪,把冰块肿块吹化了。
风药不单是用祛风除湿,这祛风除湿只是风药最基本的一种用法,再深一层去用风药,就是用它拨动内外气血的功效。风能令谁干退厚腻舌苔。气不活泼可加少量羌独活,可以流通五脏真气。大风散气,少风通气。
杜铭泉十二味药方治疗现代人吃喝病和生气病:藿香佩兰砂仁白蔻仁青皮陈皮香橼神曲内金厚朴枳壳。吞酸尽为乎食停,败酱草治反酸烧心。
蜈蚣治疗阳痿,用四逆散加蜈蚣或逍遥散加葛根蜈蚣仙茅仙灵皮,蜈蚣脑极其活泼灵动治脑血管病硬化痴呆有奇效。
口疮用蒲黄地骨皮甘草熬水漱口。
拍打委中穴并跺脚治疗腰痛。
仙鹤草又名脱力草常用于治疗血证,苦涩性平,收敛止血。敛诸血之溢并有补益作用,治脱力劳伤可用仙鹤草100克大枣20枚浓煎服,直接调补气血,收敛消耗的体力,也特容易恢复。对劳伤到腰骨的病人有良好的补虚强壮作用。余国俊善用仙鹤草治疗外感病,原来那些伤风感冒缠绵难愈的大都是因为体力亏耗过度一时难以恢复,用桂枝汤加仙鹤草效好。
仙鹤草治自汗盗汗有奇效,汗血同源,仙鹤草能收敛止血也能收汗止汗。又治虚咳气收不住,即能补虚又能收敛。用治心脏病心律失常特别是心气心血虚心阴不足的病人,能把心气往内收,心气能够收敛而不浮散,心律也会因之而平稳起来。八珍汤加仙鹤草治严重贫血或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补虚强壮作用。仙鹤草治癌症,取其补虚抗疲劳提高免疫力并增强白细胞数量与吞噬能力。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内经这句话为诊脉提出了纲领性的东西,那怎么别阴阳呢?“阴阳者,天地之道也,积阳为天,积阴为地,可见天地是最大的阴阳,故清养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升胃云,天气下降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这是天地的阴阳升降运动。而人作为天地之间万物灵长是阴阳和合的产物。阴阳升降出入也合天地之道,升清而降浊。《内经》云“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人体上面七窍是清阳之气出入之低,而下面二窍大小便则是浊阴排泄之地,这是一上下分阴阳,阴阳能升能降。清阳从四肢腠理发出,浊阴归走于五脏六腑,这是从内外来分阴阳,阴阳能出能入。可见阴阳的运动既有上下的升降,也有内外的出入,即内经云: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可见人时时刻刻都处于升降出入的阴阳动态转变过程。清阳上升九窍为用,浊阴下降,六腑通调,呼吸吐纳,皮肤开合也是清阳浊阴在出入。所以治病调的是这个升降出入,把脉把的是这个升降出入,升清而浊降,入清而出浊。
中医讲究知常达变,诊脉要先知其长,才能达其变。那正常的脉象是什么?脉象也像树木一样,是不断往上往外生长的。而对于人而言,也是从尺脉生关脉再生寸脉,比如左手肾水它在尺部生的是关脉的肝木,肝木又生寸部的心火。如果不相生就会得病。病人右手尺脉为命门之火,肾中元阳,往上面关脉生的就是脾土,脾土又往上面寸脉生的就是肺金。万物有生就有克,生发不足就会得病,相克太多也会得病,人体左手候的是督脉,右手候的是任脉。左手克的是右手,如左寸心火了右寸肺金…正常的脉象是不浮不沉一团和气,无刚硬燥烈之感,亦无低沉疲倦之气。号脉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不是中医脉诊的目的,中医脉诊是号脉势。把脉不能纠结于微观,往微观发展是西医的思路,中医要看这个大气,当你队某些疾病思路伤不太顺不太清时,你就要想到自己站的高度够不够。你是站在三生万物的角度看还是站在道生一的角度看,这样很不同。明白升降的道理,治起并来六容易得到要领。
智者察仝,愚者察异。智者总能看到事物的共性,利用共性来治病养生。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者,流散无穷。
苍术鸡矢藤减肥,一升平一降浊,通过调整脏腑脾胃的运化功能,通过脾胃把水湿运化搬运出去,身体自然轻松,减肥的目的就达到了。
周学海:寒热燥湿,其体性也。升降敛散,其功用也。升柴参芪,气之直升者也;硝黄枳朴,气之直降者也;五味子山萸肉金樱子复盆子,气之内敛者也。麻黄桂枝荆芥防风,气之外散者也。此其体也而用之在人,此其常也而善用者,则变化可以应于无穷。不善永之,则变幻每生于不测。
“适莽苍者,三餐而返,腹犹果然,适百里泻宿春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当你定位走多远时,你就准备相应的东西,你想要医行天下,心中就要状得下天下。我们学医的,只要把自己定位称民间郎中还是学院教授,更或是济世道医,这就要看你自己把自己放在花盆里还是放在旷野重,若吧自己放在花盆里,充其量也就是花盆那么法,再想做大都不可能。如果放到天地中,扎根到旷野中,就梦发育成参天大树,想办法与道结合。
我们现在都慢慢地趋向于走道医这条路,像葛洪孙思邈他们都是出色的道医。学中医刚开始就一定找一个最高的山作为靠山,比如《道德经》《清静经》这样,便能攻能守,可进咳退,把道的精华作为人生的行医指南。中医必须背的经典是1道篇:《道德经》《清静经》2德篇:《大医精诚》《伤寒论原序》3医篇:《药性赋》《病因赋》。有了道有了德,然后再来论医,这样不管是从四大经典开始研读,还是葱各家学说开始溯流而上,怎么走你都不会走偏。
心脉不足用桂枝汤去白芍加红参。补中益气汤治疗遗尿,所谓陷者升提。
痛泻要方治疗范围扩大1治便秘用生白术加大量并重用白芍2治疗腹泻白术用土白术3治疗伤风感冒重用防风陈皮。
中草药现代药理
1、通心三药;红参、银杏叶、红景天。治心阳不振,心慌气短。
2、通脉三药;葛根、川芎、丹参。心血虚,头晕,脑供血不足。
3、安神三味;酸枣、合欢皮、夜交
4、升督三药;狗脊、葛根、土蹩虫;
5、鼻三味;苍耳子、辛荑、通草。心肝脉不足合桂枝汤,桂枝从心肺打开,玉屏风从脾胃打开。怕冷,晚上加重合麻黄附子细辛汤。苍耳治项背拘挛、风湿痹。通草有通鼻塞,还用于耳呜。
6、扁桃体三药;威灵仙、青皮、白英。
7、肺三味;麻黄、杏仁、甘草。
8、胸三药;枳壳、桔梗、木香;加豆豉、枝子为清理五味。病人多犹豫胆决断下降。加枣仁火麻仁,凡仁皆润,润通心脉也要润通小肠。
9、咳嗽喑哑二味:凤凰衣木蝴。外感内伤、老人小儿的虚炎上冲、咽喉不利咳嗽喉痒有特效。一般用鼻三味、肺三味、胸三味加此二味。脾三味:山药芡实炒薏米。劳伤心脾,右关脉下凹。
10、胃胀三味;枳壳、枳实、通草。胃气不降一味金榄果奇效。
11、胃开三味;木香、山查、鸡屎藤。口臭心烦加射干、马勃,一个是竹茹谷芽麦芽,一个是火麻仁猪甲艾叶苦参。右脉郁大木香要重用30-50克。脂肪肝山查可用到50克。
12、消食三味;鸡屎藤山查木香用于小儿过度食滞胃肠。小儿病不外太阳和太阴病,后者用消食三味消积化食加枳壳桔梗木香升降气机,再用焦三仙开胃气,四君补脾。
13、口苦三味;柴胡、半夏、黄芩。
14、中空三味;竹茹、芦根、苏梗。
15、乳胀三味;桔叶、牡蛎、丝瓜络。
16、养筋五味:枣仁白芍麦冬熟地巴戟天。治膝关节退化性病变,疗筋伤疼痛、手足酸麻。养肝明目,筋骨的养后用鹿含草透骨草伸筋草解决疼痛问题。如膝关节积水加薏米牛膝木瓜白芍。
17、气郁三味:香附、郁金、玫瑰
18、眼痒二药;蒲公英、白蒺藜。结膜出血用桑叶加麻黄。
18、眼痒二药:蒲公英、白蒺藜。结膜出血用桑叶加麻黄。
19、腰湿四味:白术、干姜、茯苓 甘草。肾着汤
20、腰三味;桑寄生、杜仲、川断;抽筋二味;淫羊火、伸筋草
21、腰间盘脱出:黄芪青风藤黑豆。痛加桑生杜仲川断。重一点用元胡桃仁乳没。痛再厉害加苏木血竭自然铜。骨折用蜈蚣乌蛇川乌。太溪脉亢进加黄柏知母。不足加附子淫羊火巴戟。
22、膝三味;鹿含草、小伸筋草,透骨草;膝四味是薏米、牛膝、木瓜、甘草治关节积水。
23、润肠三药;火麻仁、杏仁、郁李仁。
24、痔疮二药;猪甲、薏米。
25、泻痢便溏六药;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川芎。
26、通肠六味;火麻、苦参、艾叶、鸡屎藤、红藤、猪甲;治小肠有积,小肠息肉,大便不通或通而不畅。大便黏滞排不干净用艾叶加苦参效果好。息肉四味;乌梅威灵仙僵蚕薏米,是基础方,咽喉声带用玄麦甘桔汤、胃息肉加平胃散、肠息肉加通肠六味,特别是红藤、肠道息肉、胆息肉配合四逆散加香附郁金、子宫加紫石英、小茴、恶变必须加癌四味。
27、耳鸣八药:龙骨、牡蛎、磁石、香附、柴胡、川芎、通草、木贼草
28、肾三药:附子龙骨牡蛎。虚火上炎,腰脚冰冻。另用桂枝牛膝这样上热下寒不易吃出火来。
29、遣精三药:芡实、炒玉米、白术。
30、前列腺三药:白术冬瓜玉米。阳痿三味:蜈蚣淫羊火鹿角。真肾虚不多,多为肝郁引起。用逍遥散思路。
31、治斑二药:土大黄、桔梗。
32、痤斑四药:丹参、桂枝、乳没,石菖蒲,诸痒疮皆属心从心治。用桃红四物;加龙牡把浮阳把下收,用枇杷竹茹胆草把肺胃肝向上势头把下降,用泽兰、玉米收下的热从膀胱小肠排出。用丹参、菖蒲、徐长卿、威灵仙去心火并活血。加白术疗死肌。
33、湿疹三药:杏仁、白莞、薏米;
34、穿破石:穿透力强有后劲。血脉不通都能用,肝胆和病痛瘀滞皆可用,各种积聚包块、增生、肌瘤、前列腺皆可用。
35、鸡屎藤:能减肥,肥人用苍术瘦人用白术。便秘用鸡屎藤加火庥仁。血黏度增高加白芍。
36、马勃;打粉外用治阴囊潮湿。
37、虎杖乌梅治咽喉息肉。碧桃干善于治喉癌。二陈汤专治痰湿结核,里就有乌梅,
38、急性偏桃体炎三味:威灵仙白英青皮。加减可治食道晚期癌证。治癌灵药是扣子七、蚤休、灵芝、沉香。这四药能拨天地之灵气,降肮脏之恶浊。
39、贯众:妇女下焦湿郁化热,各类手术微创有热毒用贯众,单用60克治疗白带有奇效。
40、骨碎补:不仅能治连霉素引起的中毒,也能治食物中毒、农药华化肥在人体内残留,善长治耳鸣、牙齿疼痛,颈椎、腰间盘脱出、补益肝肾、活血镇痛。土鳖虫治腰疼,三只研细用温水或黄酒冲服。每晚一次。可连服一周。
41、白芷:善治额窦、鼻炎都有效、重用40克,也可和葛根合用,此病多为小柴胡证加此二药效好。痛在头面部一味白芷有奇效。头痛属寒的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血瘀用通窍活血,各方都加龙骨牡蛎,火麻仁。白芷单味打粉调糊治黄褐斑一周也效。
42、舌头胖大用蒲黄,舌苔白腻,舌质紫是痰湿。
43、理气清热五虎将;枳壳、桔梗、木香、枝子、豆豉。专治肝郁化火。脉弦太硬不变性子会的重病,所以加大活血行气力度。元胡、川楝、穿破石、郁金、香附。黄连温胆汤要加入龙牡、和五虎将。左寸亢加黄连、右寸加黄芩。
44、白术:主风寒湿痹,死肌,各类风湿为、被风寒湿邪所困,疲乏无力,大肠缺乏蠕动。用30-60克。顽固青春痘,必须从脾中找原因,白术推陈生新,便死肌去。诸病不愈,心寻到脾胃中,方是无疑,何言之,脾胃一虚,四脏皆无生气,故疾病日久,万物从土生,亦从土而归,补肾不如补脾,决之谓这,故凡治病不愈,寻到脾胃而愈者颇多。
45、香薷、车前:舌相直接反应是整条消化系情况,舌苔白腻用香薷能化掉。一般和平胃散合用。如舌体胖大,大便又发黏,直接用车前把水湿大便一通利舌体和便干。车前小量利小便祛湿。大剂量润肠通便。但过度利湿可伤心阴,加丹参可排浊通瘀。
论中医如何发展
走“群众路线”是中医发展的主要方向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深;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如果海辞水,则无以为海,如果山辞土,则无以为山。脱离了群众基础来论讨中医的发展,都将流于形式,成为空话。
中医的主战场在哪里呢?在基层!在社区!在诊所!在药房!在农村……这里才是中医的主战场!明白这点很关键,所以想发展中医,学好中医,不要寄希望于大医院提供给你大舞台,也不要寄希望于国家给于什么政策扶持。中医的舞台就在你的手上,一把药,二根针,三个手指头,就可以干上一番事业,施展你的才华。
如果以这点来分析中西医的差别,可以说“看中医,看的是和尚;看西医,看的是庙”如果你想成为真正的中医,你就要向“得道高僧”努力,不要向“庙堂”而努力。目前很多高校的大学生,不愿意下基层,不愿意吃苦,想留在三甲医院发展,早日干出一番事业,心情是可以被理解的,但想过没有,你们凭什么来给病人治病呢?你们独立处理过多少病人?你们自认为学富五车的知识是否可以得到过临床检验?
读书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治病三年,便谓天下无方可用啊!中医需要的是实践,提高,再实践,再提高…就好像药材的炮制,需要九蒸九晒一样,中医也需要不断的锤炼啊。对刚毕业的学生来说,留在大医院上班,头几年基本上没有独立门诊的机会,如何提高?与其慢慢地将激情磨灭,还不如到基层好好的将激情燃烧,不用担心在基层没有出路,能在基层干上三五年,造福一方百姓,锤炼一身功夫,到时你想离开还会舍不得…到基层不丢人,看不好病,将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弄留了才丢人!中医的根在基层,在民间,有中草药生长的地方……
行“普及教育”是中医发展的重要措施
普及教育实分两部分:一部分是面对学生的教育,让每一个中医学生,都能能够建议正确的中医思维,能够成为未来中医的栋梁之材,可以独立撑起中医的大梁,另一部分,则是面对普通大众的,让普通老百姓都能理解那些深奥的中医名词,而不至于认为中医是玄学。面对学生的教育,说起来很简单,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道是什么?大家都会讲“道不可言传”,能传的就不是道,其实看看《内经》通篇都是在讲道,讲中医之道,讲养生之道,讲治病之道…传道—传的是什么道呢?传的是自己走过的路而已,如果自己都没走过,能传道吗?传不了啊!因为没走过,就没有属于你自己的道“要知上山路,但问去来人”为什么问他们呢,因为他们走过,有他们的道,如果在荒山野岭,没有人烟,你问谁,谁也没走过,谁也不知道道在那,无道。传道者自己是否已经得道?如果没得道,所传之道,只是道听途说之道而已。
道的感悟:
授业—传授学生临床技能。如果讲中医的老师自己不上临床或者自己的临床效果都很差,自己都没有信心,如何来授业呢,授的是什么业呢?照本宣科不是授业啊!如果你自己都不会号脉,不知道脉象代表的是什么意思,如何去教授学生学脉象呢?
照本宣科不是授业,那只是在读书,和学生一起读书,只有自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才能把自己的心得传授给学生,才会一起来感受,学生才会先“有为”而后“无为”学生才能够接受你所授之业,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才有更深的领悟,一步一个台阶的提高,这样中医才能不断的发展。
解惑—顾名思义,即为解释疑难问题。学生没上过临床,老师也没上过临床,没有处方信心,哪来的疑惑?大家都没有疑惑,解什么惑呢?
而面对老百姓的普及教育其实也很简单,就是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让普通人,都能够理解中医,理解那些看似深奥的中医名词,中医要发展,就需要向老百姓普及中医知识。
因为传统文化的断层,要想现代人宣传中医,就需要用最通俗的例子,最生活化的语言,将中医的理论描绘出来,让人感受到什么是中医,什么是中医之道,不能将中医玄化,更不能神话。道不远人,道就在身边,中医精妙的理论就在生活之中。
现在很多流行的养生大家为什么能得到老百姓的认可,而我们堂堂坐诊的中医却得不到老百姓的认可,难道是老百姓傻了不成?这是因为别人将中医说清楚了,哪怕只是说清楚了一点点,但他让老百姓明白了,说到老百姓的心坎上去了,老百姓相信,愿意去尝试,而我们从事中医教育和工作的人,真正向老百姓宣传中医,普及中医教育的人有多少呢?如果你能将“肝经湿热”向一个不懂中医普通老百姓说清楚了,就说明你确实清楚了,你就会让他们愿意去实践中医,你说不清楚,只是对病人讲“你有肝经湿热”说明你自己也没搞清楚。那你自然达不到普及的目的。
中医发展需要所有铁杆中医沉思,需要中医人来感悟中医理论宣扬中医理论,来讲道,而不是“道,可道,非常道”“中医,可中医,非常中医”如果真是这样,中医就成了传不下去的玄学。
普及教育,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中医思维,让老百姓都明白什么是真中医,是中医发展的重要措施。
强“药材管理”是中医发展的基本要素
千金易得,一将难求。这句话运用到中医中药领域,可说是“千金易得,好药难求”在医院上班的医生,不接触药材可能体会不到,我这种搞个体的,天天接触药材,不得不感叹“千金易得,好药难求”假药实在是太多了,而真正的野生药材,好药材,越来越少了,有的机会就没有了。这些话大家可能不相信,不信你们去看看手中所有的柴胡,有几个是野生柴胡,几乎没有,家种的有几家医院是全用柴胡根,不掺柴胡芦头和柴胡杆的,少之又少!红参、苦杏仁有多少是用提取过的药渣泡制而成?你们再看看手中的麝香,有多少是正品?通草有多少掺了加重粉?肉苁蓉有多少掺了松花?制首乌有几家不是用红薯做的?还有龙骨、龙齿、射干、百合……每年为了弄到点正品药材,总要费很多很多心思,没有真家伙,治不了病啊!几年前一个亳州的药商到我药铺看了看,说了一句“你这药还能治病!”听了这句调侃的话,我反问道“难道药材不治病,那药材干啥用的?”药商说,现在大部分药材是治不了病的,是为了赚钱,机器“生产”的,假的太多。看了十几味药,有两味药难逃他的法眼,一味羌活,一味白附片。他指着羌活告诉我,你这羌活里面,没有一片是羌活,全是独活,东北的马尾独活!羌活要有菊花心,香气很浓郁,用了真羌活,煎药时整个屋子都是羌活的香味!你这…连连摇头。随后指点了一招“你以后进货就进羌活个子,用时用剪刀剪一下,个字没法掺假,想要好点的,就进羌活头,含量高,药力大,用几克就可以起效”“你再尝尝这白附片,是啥味?”因担心有毒,我尝了一小块,不敢尝多“你就吃一整块,中毒了我负责!这压根就不是附片,是土豆片加工而成,土豆味”虽然常常学习中药材鉴别,天天仔仔细细验收,最后在这位高人的一一看过之后,仍然有五六味药存在问题,晚上一同吃饭,听他讲一些中药材在亳州是如何掺假的,听得心寒啊。
好的中药都出口到国外出了,老字号药房收购了,剩下的次等货,剩下的未料供给国人来治病,就这还掺假,造假,如此下去,中医开的处方能有效吗?去年遇到一个挖药的药农,尝了一口野生的柴胡,味道相当的浓厚,药农说,我这一颗柴胡(10克左右)的力道抵得过医药公司一两柴胡,听他这么夸海口,我还真不敢跟他较劲,东西确实不一样,能不让人心虚?
强化药材的管理,是中医发展的必须环节,是中医发展的基本条件。中医开方就好似排兵布阵,你想想,如果由你来布阵,结果在关键的环节,给你的全是没有战斗力的残兵,有的甚至是叛军,你如何来布阵,如何来作战,想打胜仗,不是空话?按照西方药物研究模式来对中药材进行研究,搞药物开发,成分分离……这不是中医发展的主流,看似现代,其实在走弯路,还不如将资金和精力投入到药材的种植上来,质量上来,让老百姓吃上真药,让医生对处方增加一份自信,这些实实在在的工作,是中医发展的基石啊。有句话,是这样讲的“药商两只眼,医生一只眼,患者没得眼”意思是说,药商对自己买的药,是真是假,非常清楚,两只眼看得分明。医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方子开了,病人付钱了,就ok了,没效,就是中医起效太慢。病人不知道药物的真假,医生开什么,自己就吃什么,两眼一抹黑,所以说病人无眼。
如果你是病人,你希望药商卖的是假药吗?而我们一生之中,有多少次是在充当病人的角色呢?
强药材管理是中医发展的基本条件!如果你是药商,请不要在造假售假了!如果你是医生,请好好看看手中的药材,他们是跟你一同作战的士兵!要想打胜仗,请不要让叛军混入你的队伍。
弘“中医思维”是中医发展的重点环节
什么是中医思维?作为一名中医,没有养成中医的思维方式,那就谈不上是真正的中医,只能算是类中医啊。中医要发展好,其重点环节就是给每个中医建立中医的思维方式,不能简单地用西医的方法或思维模式取代中医思维。现在很多中医,看见生化检查血糖高,就诊断为“消渴”,患者有口渴的表现,立即想到上消。分型为阴虚燥热,所以条件反射“血糖升高”加“口渴”就是阴虚燥热,滋阴清热的代表方就出来了,用到病人身上没有效呢?
痰中发现结核杆菌,诊断为肺结核,肺结核就对应了中医的肺痨,肺痨立即想到肺阴虚,最后将“痰中有结核杆菌”与“肺阴虚”划为等号,于是接着对应的代表方剂就出来了,用到病人身上有没有效呢?
前列腺液常规检查,白细胞4个加号,感染有炎症啊,于是立即和湿热联系起来,清热利湿就成了治疗法则,将“白细胞4+”和“清热利湿”联系在了一起,结果中药服用几个月也没效!
B超发现附件囊肿,首先想到的是炎症,需要清热解毒啊,于是将“囊肿的治疗”和“清热解毒”联系在了一起,结果用了几个月的中药也没治好!
这样的思维模式,最终不是促进了中医的发展,而是害了一批一批的中医人,这样的思维模式造就出来的中医,丝毫不能促进中医的发展,反而将中医的疗效逐步降低,沦为大病治不了,小病治不好,急症没法治,慢证试着治……
看到龟板,想到的不是龟板为什么能滋阴潜阳,想到的却是龟板含的是什么样的蛋白质,什么样的胶质成分?看到黄连,想到的不是为什么入心经,清心火,想到的是黄连中的盐酸小檗碱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金葡菌、链球菌、伤寒杆菌及阿米巴原虫有抑制作用……用这样视角来看待中药,将中药的精华“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全部抛在脑后,自己反而认为自己很科学…用这样的思维模式来看待中药,最终是将中药西化了,可悲的是想西化又不能彻底西化,因为套用了中医的理论,而不是采用纯西医的理论,最终不中不西,自己也找不到北了。
有人说中医的思维模式是“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有人说中医的思维模式是“阴阳”;还有人说中医的思维模式是“六经辩证”“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其实这都不是中医的思维模式,中医思维模式的核心就是“天人相应”“ 取类比象”。将“天人相应”“取类比象”和中医的基本理论结合起来,就是“中医的思维方式”如看见天寒地冻,大地结冰。想到人体心肾阳虚,手足冰冷,腰背疼痛。然后再想到中医理论“寒性收引”就明白痛痹的治则为什么是散寒止痛,而不是查查类风湿因子,查查血沉,再想想哪位中药具有抗风湿小体的作用…比如看见鸽子之性喜升腾,想到人体阳气的升腾,在看到气血不足,头昏乏力,阳气升发无力的病人,就可以借用鸽子来治疗,而不是想到鸽子含有什么蛋白质、氨基酸,建议所有身体虚弱的人来吃,结果肝阳偏亢的人吃了就出问题。比如看到竹笋破土而出,就知道其生发之力较强,很多慢性病患者体内有伏邪,吃完竹笋后,伏邪发动,身体就会不适。而不是想到中医的发物之说子虚乌有,患者不适是对竹笋过敏。再比如看到鸡血藤疏松多孔,自然就理解了为什么它具有活血通经的作用;就明白了为什么重用黄芪时出现腹胀,配上鸡血藤之后腹胀就消失?……
思维模式就是一种思维习惯,当这种习惯养成之后,你的思维就不会局限于“六经辩证”“八纲辨证”“脏腑辨证”“阴阳五行”等等这些上面,对药物的理解就不会局限在“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活血化瘀”这些字眼上面,你就会慢慢明白同样是活血化瘀,三七花与三七有什么不同?丹参与红景天有什么不同?三棱与莪术功效有什么不同?菖蒲为什么能开心窍?通草为什么能通乳汁…拥有了中医思维模式,上面的问题就会很简单,因为你只需要看一眼药材,想想书上记载的内容,你就会豁然开朗,中医美丽的身姿就在你的心中慢慢展开了,很快就感受到了中医的神奇,到了这一步,你的心也就慢慢的与自然融为一体。中医之“道”就在你心中慢慢清晰起来。
扬“道家文化”是中医发展的必要条件
道家文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概括为“无为,而无不为”“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很多人对此的理解为:什么也别做,等于什么都做了。无为不是消极,而是一种出事的智慧和方法。其实“无为”的真正含义为:不要刻意的去做,顺其自然去做事情。用现代管理的话来说“无为”就是不刻意的出台什么政策之类的意思。一旦刻意的去研究、施行政策,反而使人心变坏,天下大乱。我从小在山里长大,看见山上的树木,不用去修枝剪叶,没几年都成了参天大树,成了栋梁之才,而在城市里呆了这些年,经常看到园林工人给公园里的树修枝剪叶,每逢过节,还将树加工成特定的造型,是给树庆贺呢,还是给人庆贺?几年过去了,树不仅没长高长大,反而很多树处在半死不活的状态,每每看到园林工人的努力,我常想“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一棵树的成长“无为”而活,“有为”却死啊!作为中医,我们很多时候都是在“有为”而做,非是“无为”而做啊!
临床上疾病的很多表现形式其实是身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而我们常常不去深入思考,盲目的去针对这些表现形式而努力,违背一些基本的规律,看似在“治疗”疾病,其实是在“制造”疾病,背道而驰,适得其反啊!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举几个例子:经常遇到咳嗽的小儿患者,家长不分青红皂白,立即用上镇咳的药物,小孩咳嗽好些了,但其他的问题接踵而来。我常对这些家长说“如果你炒菜,被油烟呛了,出现咳嗽,你会咋办?”这些家长很自然的说“那没啥事,咳几声,将油烟刻出来,不就好了?”我反问道,“为什么被油烟呛了,你不喝点镇咳药呢?”家长笑了笑“被油烟呛了,喝镇咳药,怕是会坏事啊!”是啊!我们被油烟呛了,都不敢喝镇咳药,为什么自己的小孩受寒了,出现了咳嗽,却强制性的给小孩灌镇咳药,而不是想办法帮小孩将体内的寒邪散尽呢?难道喝了镇咳药,不咳嗽了,小孩体内收的寒邪就会自然消失?这不是“掩耳盗铃”,这不是“有为”而做?
还有一些小孩饮食不节,消化不良,出现食积发热,而很多家长(包括医生)的处理办法是吃退烧药,今天体温降了,明天又烧起来了,反复使用退烧药,为什么不将体内的积食解决掉呢?“对症”治疗,就是针对“症状”来治疗,有多少是在“有为”而治啊?
再高明的医生对疾病的认识,都比不上人体自身对疾病的反应,人体的很多症都是身体在寻求自救,是身体在呼唤,而我们很多时候都没静下心来听听为什么身体会发出这样的呼唤?所做的工作不是去理会身体的呼唤,却是压抑身体的呼唤,掩耳盗铃,看似“症状”得到了改善,却是将身体从“这个不良状态”推向“另外一个不良状态”,也许在这种盲目的推动下,机体状态越来越差,静下来想想,我们“帮了多少病人,又害了多少病人?”我们不是在“制病”难道是在“治病”?
道法自然!其实很多时候完全不需要针对“症状”来用药,只需要针对脏腑,恢复脏腑的功能,让五脏之间相互滋生,而又能相互制约,很多疾病自然就得到了治疗,机体的和谐也很重要啊!
风、寒、暑、湿、燥、火,每一种邪气人体都有一套抵御措施,我们何须人为的去帮机体建立本不属于自身的东西呢?
看看麻瑞亭的书,一个“下气汤”解决了很多常见疾患。如果你再深入想想,其实“下气汤”也不过就是顺应了五脏的规律用药而已。随便百度一下小柴胡汤,就会发现一个小柴胡汤能治疗很多疾病,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小柴胡汤的核心:疏肝和胃!它不是在治病,而是在治人!它不是在治人,而是在治五脏!它不是在治五脏,而是在顺应五脏之性!它不是在顺应五脏之性,而是行道啊!这就是“道法自然”……
现在的人害怕生病,看见别人吃膏方,自己也去吃膏方;听见别人喝水排毒治病,自己也天天喝水排毒;听说“冬至进补”于是一窝蜂的冬至进补…其实养生最好的办法,不是看别人怎么样,也不是听别人怎么说,而是问问自己的身体,细心体会自己身体发出的信号,顺其自然,不是向外求,而是向自身求,这就是最好的养生。
一个人最好的朋友是自己,一个人最大的敌人也是自己!追求养生,别忘了“无为,而无不为”中医看病,不是看你背了多少方剂,也不是看你记了多少味药,更不是看你发表了多少篇论文,主持了多少个课题,关键是看你的思想是否与道家思想相吻合,行事有没有“背道而驰”只要不背道而驰,距离成功就会越来越近。背道而驰,就很难有到达目的地的。中医要发展,从事中医的人必须要了解道家文化,从道家文化的核心思想中提炼出自己的处事之道,总结出临床工作的应对之道。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细心参悟人体气机的循环,这样才能感受患者体内气机的循环的失常,知“常”而明“失常”,顺势而为,无为,而无不为。若不细细参详,看似循常规之道,却处处在做“有为” 之事,最终难成正果啊。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喘气毋耗气,精遗勿涩泄,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这不就是在行“无为”之事,这不就是在践“道法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