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痛经”的这些坑,你肯定也碰到过

分类:微信精华    时间:2020/4/30 9:22:10    人气(2312)    评论(0)    作者:肖相如

妇科常见病中,痛经为最普遍多发的病证之一,尤以青年女性更为多见。


祖国医学文献中,历代医家对本病均颇重视,在症因脉治方面,不乏详细阐述。根据月经的期、量、色、质,参考舌脉,及伴有症状来区分寒热虚实和对症用药。




1



以症状别虚实而言,张景岳曾指出:“实痛多痛于未行之前,经通而痛自减,虚痛者痛于既行之后,血去而痛未止,或血去而痛益甚。大多可按可揉者为虚,拒按拒揉者为实,有滞无滞,于此可察。”


这是从实践中得出的经验之谈,因此成为一般的辨证规则。


但临床上往往出现异常情况,就以痛在经前属实,痛在经后属虚,痛而拒按属实,痛而喜按属虚来说,对某些不典型的病例,就不能以此作为绝对依据。


据“不通则痛”之理论,经前腹痛常因瘀尚未下,多为实证,待经血排出以后,疼痛即减。


然而,有部分病例一反常态,经量虽多,依然腹痛,有时下瘀块后痛势略缓,少顷又剧,反复发作,甚至经血愈多腹痛愈甚。这种情况较多见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


此时的腹痛就不能作为经后痛属虚论来治疗。


缘此病系宿瘀内结,随化随下,经血虽畅,瘀仍未清,凝滞胞宫,是以经血虽下,疼痛不减。即使经行过多如注,在治法上不能从虚而治,仍当活血化瘀,从实证论治。药后常使痛势缓解,经血过多亦可相应减少。


如果按常规辨证处理,用止血定痛之剂,则宿瘀未消,衃缊留滞,瘀久必致决口,非但不能达到止痛目的,相反其出血越止越多。


所谓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若血不归经,势必造成崩漏,腹痛亦难消除,可谓形似通而实不通也。


这是痛经一证之痛,在经前经后属虚属实的异常辨证之一。




2



腹痛喜按与拒按也是辨别痛经一证虚实的依据。


但喜按属虚,拒按属实,一般只能适用于不严重的患者,较严重的病例也并不尽然。


在治疗上,有的尽管属于经来不畅的瘀滞实证,也会出现腹痛喜按,而不拒按现象。


盖痛而拒按的患者,大多系瘀滞较严重的实证,腹部胀硬,甚则灼热,一触即痛。


一般经行不畅的腹痛,虽也有瘀,尚不至痛到拒按的境地,相反喜按喜揉,甚或喜暖。按揉可使瘀血流畅地排出,特别是寒凝夹瘀者,得暖较舒,因血得热则行,通则不痛,故而痛势有所缓解。


因此辨别虚实,不能一概以喜按、拒按定论。


通常对这类病例的辨证,除参考脉舌以外,尚须注意经血排出后或下瘀块后腹痛是否减轻以别虚实。如果单凭喜按即作虚证论治,往往难获预期效果。


此外素体虚弱,气血不足,气虚无力推动血行,致经来不畅造成血滞作痛而出现的拒按现象,是属于夹虚夹实的类型。


另有部分患者,往往同时出现既喜按又拒按的现象,这种病例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轻按轻舒,重按即痛,另一种则轻按即痛,按重反舒。前者每多兼寒兼瘀,寒轻瘀重,后者则属夹瘀夹虚,瘀少虚甚。这类病例临床上也常可遇见。




3



至于痛经的虚实比例,张介宾《景岳全书》曰:“凡妇人经行作痛,夹虚者多,全实者少。”此言确有至理。


但据临床观察,全实者果然不多,而夹实者却也不少。


因痛经系慢性疾病,由于经血排出困难,致每行腹痛、经净以后,体质尚未复原,而下次癸水又至,月复一月,禀体难免不足,或平素体弱,气血本虚,经血无力排出,致瘀滞作痛。


凡此种种,都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盖经血受阻,瘀滞失畅,不通则痛,当属实证。


所以说痛经一症,全实者虽少,但夹实者较多。




4



痛经虽分寒热虚实多种类型,但临床所见往往是虚实并见,寒热交错的多,不如文献中所述病情典型,辨认明确,易于区分类型。


如某些痛经患者,平素体质虚弱,由于经行期间,抑郁不快,或受风冷,致气滞寒凝,血瘀不畅,导致痛经。瘀血未下之前腹痛较剧,既下之后绵绵隐痛。


此种情况即同时包括虚实两个方面:1. 剧痛时为血瘀实痛;2. 隐痛时属血海空虚,胞脉失养之虚痛。


因此,治疗上在经行之时从实证论治,用活血通经之法,多以四物加香附、红花等为主,待经血畅通以后,按虚证投药,着重于养血调理,用八珍汤之类。同一痛经,经前经后治法迥异。




5



望闻问切,是调査了解疾病的主要方法,必须全面观察,才能为辨证提供确实的依据。


然而有部分病例常出现不典型的见证,如脉象与病因不符,或脉因相符而症状不合。


在这种情况下,则须参合四诊,在辨证方面当有所取舍,舍症从脉,或舍脉从症。


例如,患者面色暗黄或紫暗,目眶暗黑,舌色紫暗,边有青紫色瘀点或瘀斑,脉涩不利,是为有瘀的现象。


但一般瘀滞痛经并不一定出现上述症状,这样就须根据月经的期、量、色、质,及腹痛性质,以别虚实。


反之,如果腹痛并不严重,经量虽少而仍如期来潮,脉舌、面色等却出现以上现象者,显系体内有所瘀滞,则当以脉舌、面色的状态辨证,用活血化瘀法处理。


这是对瘀滞痛经运用四诊察色按脉,与主症腹痛轻重等见证,在辨证上有所取舍的一些情况。


痛经舌脉的诊断虽是辨证的重要依据,但亦不能执一不化。




6



如瘀滞痛经的脉象,文献记载都离不开涩脉。然实际上涩脉似乎并不多见,根据临床观察,在经痛较甚时脉象常带弦象,甚至弦紧。


特别严重的病例,在出现剧痛晕厥时,通常脉象反呈细弱,在痛经的辨证之时,不能因脉象细弱即认为是属于虚证。


盖虚痛大都隐痛,或绵绵作痛,剧痛则多数是实证,瘀滞不通,才能痛至晕厥。临床多见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及膜样痛经。


一般来说,虚证痛经较甚者也有,但不致痛到晕厥地步,多由素体怯弱,痛感灵敏,对痛的耐受力差。


所以,切脉辨证,在痛经的发病过程中,不能拘泥固执,而应有所权变。




7



另有一些痛经患者,平素为阴虚不足之体,由于经行期间过食生冷冰冻,或淋雨涉水,凉水洗足,尤其是井水,甚或经期游泳等,使寒湿之气,侵入胞宫,致寒凝瘀滞引起经行腹部冷痛。


按理应出现舌质红,苔薄白。


但临床上此类病例有时只现舌红而白苔极薄,或仅在舌根处有薄白苔,个别患者甚至无苔。


因此,辨证时就不能単凭舌红少苔或无苔即认为纯系阴虚内热而忽视有寒。


治疗之时仍应按阴虚是本,寒痛是标着手。


经行期间当先从寒痛处理来治标,给予温经散寒,不能见到舌红即认为是阴虚证,在处方用药上为其所束缚,如对寒证用药恐偏温燥,尽可能酌加赤芍、丹皮等凉血行血之品,使有所约制,不致伤阴,经后再予养阴治本,这是标本主次先后论治的原则。




8



痛经除腹痛外,常伴有各种全身症状,这些症状,也是帮助诊断的重要旁证。


但某些症状不一定是病态。


例如,有不少妇女在经行期间,或痛经患者,常伴有里急后重多便之感,但大便依然成形,这种情况,应与经行泄泻及痛经便溏有所区别。


前者是由于临经之际,肝血旺盛,冲任充盈,下注胞宫,刺激直肠而产生这种感觉,属一般经期反应;后者大多是脾虚失健,或宫冷受寒所引起,两者颇易混淆。


按脾虚或宫冷导致溏泄等症状,可作为经病区别类型的佐证。而里急后重多便的感觉,并非病态,与痛经关系不大,故不能作为辨证的佐证。


因此,在治疗时,也无同时兼顾的必要。这是在辨证分型时,对伴有症状有所取舍的一个方面。


伴有症状能帮助诊断而作分型参考,在治疗方面,某些症状须与主症并治,这样可主次兼顾,同时还能增强对主症的疗效。




9



有些症状则不一定同时治疗,只须主要症状消失,则伴随症状自然缓解。


例如,瘀滞化热的痛经,常伴有口干不欲饮和大便秘结等现象。


对于大便秘结,一般在活血通经的同时,兼用生军之类药物,以资攻实通幽。


因生军除具有清热泻火作用外,兼可活血破瘀,这样配合使用,就相得益彰,既可通便泻热,又有助于化瘀止痛,效果更显。


至于口干不欲饮,与一般津液不足的口渴不同,因瘀滞化热系实证,由于里实,故口虽干而不欲饮,处方时无需兼顾口干,只待瘀下热清,主症蠲除,口干就自然消失。


子宫内膜异位症,除行经时腹部剧痛外,有时伴经行发热,常可高达38℃以上。


但此发热不同于经行发热,单纯经行发热一般作为主症处理,而痛经发热,特别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热大多系宿瘀内结,瘀滞所致,在临床上并不以发热为主症,处方用药仍以活血化瘀为主,瘀下则发热自退。


如果恐其身热过高,为兼顾计,方中略增赤芍、丹皮等即可,这是对伴有症状兼治与否的原则。




10



治疗痛经必须从根本着手,探本穷源,以求根治。


痛经的原因较多,一般概念是“不通则痛,通则不痛”,多由气滞、寒凝、热结等所引起。


血以通为用,因此在治法方面,多数离不开理气活血、温散疏通,而单纯止痛的方法,只能暂时减轻症状,有时也起不到止痛作用,故要以治本为主。


例如,瘀滞腹痛,不用活血祛瘀之法,或用而剂量不足,则虽有大量止痛药往往仍达不到止痛目的。寒痛也是如此,若不采用温经逐寒之剂,同样难获预期效果。


故在临床上对本症的治疗方法强调八个字:“求因为主,止痛为辅”


虽然在剧烈疼痛时,也并非绝对否定暂时止痛,不过这只是一种应急措施,而不是治疗方针,故对于痛经的治疗不主张釆用单纯的止痛方药。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蔡小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黄素英、莫惠玉、王海丽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2002年5月。本公众号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封面图来源于摄图网。

//////////


猜你喜欢,点击可阅读原文:

痛经第一方:当归四逆汤

痛经,只是因为所谓的“宫寒”吗?

为什么有些痛经治不好?可能是治疗时机不太对!



发表评论:
古医门 Copyright© 2008-2021 记录学习中医的点滴,欢迎分享传阅 E-mail:tanjiaoxian@qq.com Top
建议分辨率为1024×768以上(宽屏最佳)IE9.0以上的浏览器浏览本站 Powered by 教县 粤ICP备080215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