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县 2019/7/23 16:14:35
    高血压:下焦肝肾阴虚。肝肾阴虚,阴不函阳,肝阳上亢,出现血压高,镇肝平肝的同时补养下焦,才是治疗的根本
  • 任之堂主人 2019/7/23 16:11:58
    凡久病、重病和老年性疾病,往往胃气虚弱,不耐重剂,须从小量、微量开始,欲速则不达,好比奄奄一息的火炉,加煤是必须的,但若多量猛加,反而灭火。如果由微量开始,少添、勤添,很快就能燃烧起来。治病的道理同样如此,轻可去实,可以理解为以轻治重,轻中出巧,轻中寓速,好比桌上的灰尘,用鸡毛掸轻拂即去,若用大扫帚,不仅去尘不净,反而刻痕留迹......
  • 中医普及学堂 2019/7/22 17:08:42
    柴胡10克,龙胆草10克,牡蛎20克煎汤代茶饮,专治肝胆郁火,口苦咽干。
  • 中医普及学堂 2019/7/1 17:42:01
    下边牙齿爆火:大黄、甘草排浊。
    上边牙齿爆火:麻黄、薄荷宣肺。
  • 倪海厦 2019/7/1 11:13:33
    饿而不渴是虚热,饿而渴是实热用石膏
  • 教县 2019/6/14 12:04:04
    失眠探讨:http://zhongyi.dxy.cn/bbs/topic/33186263
  • 教县 2019/6/14 12:02:20
    凡用生半夏,先用开水泡洗去粘滑,熬时间长点,不会有毒;主要是熬药时间;但是不该用半夏,反而大量用半夏,非是药毒,实是用药不对。
    请问您用什么半夏呢?是清半夏?法半夏?还是生半夏,用量一般多大?最大多大呀?
    一般用姜半夏,法半夏我一般不用,用石灰等炮制过,不知道还有作用没。我自己用生半夏70克;患者用,最大用过50克。都可以用生半夏,只是熬药时间要久,煎熬时先洗去粘滑。目前还未出现不良反应。
  • 中医普及学堂 2019/6/11 16:11:53
    它能够治疗秋冬天皮肤干燥,这个很多人感兴趣,因为现在爱护皮肤的比爱护心的还多。哈哈,表面上是缺好的皮肤,实际上是缺一股精神。
    老年皮肤干燥,甚至干痒的,她一睡下那皮肤一抓,就是那血痕干痒啊,这时用山药一百克,再加首乌、枸杞子。你拿来煮水连服十天半个月,那皮肤自动就会润起来
  • 中医普及学堂 2019/6/11 16:10:26
    尿频的王牌药--金樱子、芡实、牛大力、巴戟天、枸杞子、莲子这些都是尿频的王牌药
  • 中医普及学堂 2019/6/6 16:57:44
    肾主水。老年人夜尿频多,小孩子尿床、遗尿,都需要补肾气。像牛大力15克、黄芪30克、枸杞子15克、金樱子、芡实各10克,这五味药下去,几乎遗尿、夜尿,都能把它赶跑
  • 任之堂主人 2019/6/6 11:41:55
    老师说他以前正好治过一例练气功正好走岔气的小伙子,搞得精神失常,睡卧不宁。老师摸他的两手脉势都不平衡,心神不定。老师只给他开了四味药,就是:生姜、大枣、合欢皮、夜交藤。那小伙子吃了几剂药就好了,那小伙子感谢不已。老师他也没想到,这么简单的几味药,就要这么良好的效果。于是老师说,你别小看生姜大枣这么简单的药,那都是一阴一阳在里面啊!两味简单的药就有精深的医道,以后你们凡是遇到,两手脉象不一致的病人,都可以放胆的用生姜、大枣去调和
  • 任之堂主人 2019/6/6 10:28:38
    病人舌尖红,烦躁得很。老师又加了生牡蛎、黑豆、竹茹,把阳浮之气以及肾水往下收一收,这样病人也就不会那么烦躁了。收下来的湿浊烦躁之气,该怎么排出去呢?当然要从肠道中排出去。正如经典所说:“万物生于土,而复归于土。”故老师最后还加了一味火麻仁,病人大便不是很通畅,下焦郁得很,这样润通肠道,不仅有利于给腰肾肠腑湿浊一条出路,而且上焦心胸烦躁之气,也会因釜底抽薪而顿减。这样畅通肠腑湿浊通去,则腰肾压力顿减,而转动轻松
  • 任之堂主人 2019/6/6 10:06:36
    哪脏腑不通利,便用药物调和。比如心肺郁火者,可加栀子淡豆豉汤。肾精不足者,可加五子衍宗丸。肝气郁结克犯脾土者,可用逍遥散。命门火衰,脾肾阳虚者,用附子、白术、干姜。气机上逆者,用竹茹、枳实等......
  • 任之堂主人 2019/6/5 17:40:50
    《药性赋》说:“疗肌解表,干葛先而柴胡次之。”老师说,颈项强痛,大多属于湿。用生牡蛎、黑豆往下收,再用葛根升清解肌,而且用量要大,那大脑立马如同见到阳光一样,暖洋洋的
  • 任之堂主人 2019/6/5 16:08:42
    升是向上走,向外走,降是向下走,向内走。凡用药治病,升不可升发无制,降不可肃降太过。比如眩晕,不管是什么病因,它的病机都离不开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应该升清降浊并用。虚者升清阳为主,如黄芪、葛根、升麻。实者,降浊气为主,如竹茹、牛膝、枳壳,还可加入重镇潜降之品,如龙骨、牡蛎。
古医门 Copyright© 2008-2021 记录学习中医的点滴,欢迎分享传阅 E-mail:tanjiaoxian@qq.com Top
建议分辨率为1024×768以上(宽屏最佳)IE9.0以上的浏览器浏览本站 Powered by 教县 粤ICP备08021525号